戈林,这位曾经是帝国第二号人物的纳粹,做梦也没有想到,几个月前希特勒把他投入监狱,几个月后,他又坐到欧洲军事法庭接受审判。
起诉完毕后,劳伦斯法官叫起了被告席上的一号人物戈林,让他据实回答自己是否有罪。戈林扭动着身子,摇摇晃晃地走到麦克风前。
听众急切地想听到戈林的回答。然而,在一番做作之后,戈林慢条斯理地开口了:
“在我回答之前……”听戈林的口气,仿佛他不是被告,而是原告。
劳伦斯法官赶紧打断了被告的妄语。但是老谋深算的戈林却装作没有听到,继续念着手中的一份材料。
劳伦斯厉声打断了戈林的话:
“被告,请你回答是否服罪!”
“不服罪!”戈林立即嘟囔了一句,但是马上补充说:“就起诉书而言。”
法庭旁听席上顿时嘘声阵阵。
“盖世太保”,这个多年后还让人生畏的名字,发明者正是戈林。秘密警察“盖世太保”1946年的纽伦堡,戈林正在和他的律师谈话从成立那天起,就是希特勒统治的有力工具。
“告诉你们,现在从警察枪中射出的每一颗子弹,都等于是我射的。如果有人说这是谋杀,那么主谋便是我,是我命令他们这么干的,要杀就找我好了!”戈林的就职演说中,这样告诉世人。
可是现在,他却“不服罪”!
劳伦斯感到,戈林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被告席上惟一的“帝国元帅”,先后担任过帝国不管部部长、航空总监、普鲁士内政部部长、普鲁士总理、帝国航空部部长、空军总司令、森林局长等职,后来,成为仅次于希特勒的帝国第二号人物,丰富的阅历,不仅使他见多识广,而且法西斯政权中长期的钩心斗角,使他狡诈顽固。
纳粹德国全面投降后,戈林被美军正式逮捕。但在美军的预审室里,这位空军元帅,每次都是面带微笑,狂妄而自信。到纽伦堡法庭后,戈林更是充分施展他的表演才能,试图顽固到底。
1946年1月8号,戈林静听了对他的起诉。
戈林对于起诉不屑一顾。被告席上的他,或是抓耳挠腮,或是装成假寐,或者,因为无数照相机对准了他,故意摆出一副最佳照相姿态。
1946年3月13日,戈林亲自出庭辩护。戈林的辩护,不可谓不精彩:
“在一个政治领导集团决心要进行一场不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战争期间或战前,如果说只能由各个将领决定‘我参加’或者‘我不参加,我的军团留在家里……’,那么,怎能纳粹要犯第一次体会战争中平民的生活方式。想像出这个集团能够领导国家呢?按照这种逻辑,到头来,我大概不得不把这种权力交给每个士兵了。如果去问每一个士兵,他是否想回家,那么这也许成为避免战争的最后途径了。但是,在坚持领袖领导集团的国家里,却是根本行不通的。我就想强调这一点。”
显然,戈林把一切的责任都推到了希特勒的头上。当美国的审判官杰克逊问及戈林关于纳粹计划中的绝密问题时,戈林的“精彩”表演,更是博得了旁听席上的大笑:
“在我的记忆中,好像不记得美国政府曾经公开发表过关于战争动员计划的细节。”戈林假笑一声,然后故作正经地严肃回答道。
杰克逊气愤地摘下耳机,他知道戈林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是没有想到,戈林这么狡猾、机灵,他的辩护,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喝彩,而且赢得了观众的同情。
其他审判官也不无忧虑地谈到:
“戈林被允许胡说八道,越来越傲慢,这样下去,对审判不利。”
另一名审判官也谈到:“我们必须告诉法庭,我们是在和一个狡诈无比、经验丰富的政治家打交道。如果法庭不约束他,审判将成为一场灾难,那样,可能恢复纳粹的形象。”
但是,毕竟法庭掌握着戈林足以致他于死地的罪证。特别是德国反希特勒抵抗运动成员汉斯·贝尔恩德·吉泽维乌斯博士的证词,对戈林造成致命一击。他的证词证明了戈林与“罗姆事件”和“勃罗姆堡”的关系,还指责戈林一手操纵了国会纵火案。
就是1933年2月27日的那次“国会纵火案”,使德国共产党遭到毁灭性打击,从而为希特勒上台铺平了道路。
另两位证人的证词,也使戈林的嘴脸得到进一步暴露。
戈林最初的优势消失殆尽,他那张装腔作势的面孔,也开始越绷越紧。
1946年9月30日。
戈林换上了他最好的衣服出席宣判仪式。
劳伦斯大法官庄严地宣判了对戈林的判决:
戈林是推动侵略战争的元凶之一,他经常、几乎一贯起了推动作用,而且紧随希特勒行事。所以,不存在任何减刑的可能。他既是政治的,也是军事的首脑。他是奴隶劳工计划负责人,也是制订在国内外镇压犹太人和其他种族计划的负责人。所有这些罪行他都已经供认不讳。他本人的证词足以证明他的罪行。这种种罪行是骇人听闻的,根据全部材料,对这样的人,根本不能宽宥。
被告赫尔曼·戈林,根据起诉书你被认为有罪的各项,国际军事法庭判处你绞刑!
戈林懵了。
他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不得好死。尽管他早已做好了死的打算。
法庭上,戈林一动不动地站了一会儿,直愣愣地望着法庭,脸色灰白。
他的眼中充满泪水。
行刑的时间一天天临近了。
10月15日夜晚,11点44分。
新换班的看守突然看到戈林情况不对:全身扭动紧缩,显然是吞服了剧毒药物。
戈林死去了。
他确实吞服了氰化钾。
他在给监狱长安德鲁斯的信中这样写道:
监狱长:
自从我被俘以来,我一直把剧毒胶囊带在身边,在我被押解至蒙道尔夫监狱时,我身上共有三颗胶囊。我把第一颗留在衣服里,以便让它在检查的时候被发现。第二颗在我每次脱帽时放在衣帽里,穿衣服时再随身带上。我在蒙道尔夫和这里的单身牢房中巧妙地把这颗胶囊隐藏起来,所以它虽经反复彻底搜查也未被发现。在出庭时我把它放在高筒马靴里随身带着。第三粒现在还藏在我的手提箱中那个圆形护肤霜里。受命检查的人却不应该为此受到指责,因为事实上是不可能找到这颗胶囊的。这也许是事出偶然吧。
赫尔曼·戈林
写于盖波特博士通知我监察委员会拒绝我要求把绞刑改为枪决的申请之后的片刻。
临死之前的戈林,仍然不忘把美国军人嘲弄一番。
戈林由于“机灵”而免上绞刑架。
这样,纳粹党的“天才”外交家约翰·里宾特洛甫中了“头彩”,成了第一个走上绞刑架的纳粹战犯。
这个帝国的外交部长,此时坐在被告席上,真想再一次施展自己的口才。
然而,他是被告,他只有接受审判的权利。
1893年4月的一天,德国西部一个军人家庭里,一个十分瘦弱的孩子出世了。
接产婆预言:“你的儿子会成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将来一定会做大官的。”
接产婆的话果然得到了应验。
由于里宾特洛甫的“艰苦奋斗”,他最终爬上了帝国外交部长的职位。
他的发迹,是从“一战”后开始的。
“一战”后,他选择了经商,成为一名香槟酒商人。这一行当使他练就了能说会道的口才,尽管他推销的香槟酒并非上等货色,但经他口若悬河的胡吹一番,果然成了“好货”。
他发财了。
而且不久,还娶了德国最大酒厂老板的女儿做老婆。
1932年,里宾特洛甫的一生出现重大转折。
这一年,他加入了纳粹党,随后,成为纳粹党中一名举足轻重的人物。
几年后,里宾特洛甫略耍花招,爬上了外交部长的宝座。
正是从这一刻起,作恶多端的里宾特洛甫变本加厉,成为希特勒的一名干将。
当他就任外交部长的第一天,希特勒明确告诉他,德国还有四个问题没有解决:奥地利问题、苏台德问题、默麦尔问题和但泽问题。
里宾特洛甫果然不负希特勒的重望,他一一照希特勒的吩咐办了。
在迫害犹太人的问题上,里宾特洛甫同样表现出积极态度。
1942年9月,他曾命令德国驻各轴心国的外交代表把犹太人迅速交给德国或者放逐东方。第二年的4月21日,他随希特勒参加了与匈牙利的法西斯独裁者的会谈。在会上,他要求这位独裁者把犹太人关进集中营或者彻底消灭。
不过,此刻的里宾特洛甫,只能“发迹”到法庭了。
依据里宾特洛甫的犯罪事实,军事法庭指控其犯有反人类罪。
但里宾特洛甫竭力为自己辩护:“……希特勒每采取一个行动,都使我陷入绝境,使我忧郁不堪。事实上,正是由于我的努力,才使世界上更多的人免遭不幸。”
“如果说德国不得不进攻同他签约的国家,或者保持友好关系的国家,那是迫不得已,是为了自己不受战争的威胁。”
然而,证人对他的质问和反驳,迅速使其露出了原形。
这位“和平鸽子”的虚假羽毛,一片一片飞落下来,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只满嘴是血的白秃鹫。
里宾特洛甫不得不低下头,像个泄了气的橡皮娃娃。
当他听到自己和戈林一样,被判处绞刑时,一下子瘫了下去。
赫斯是一个谜,一个至今没有解开的谜。
1923年,在参加著名的“啤酒馆暴动”后,鲁道夫·赫斯与希特勒同时被抓,并一同关到兰茨贝格要塞服刑。
正是在那里,希特勒与他一起完成了《我的奋斗》。
每天,希特勒总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坐在床头,口述“我的奋斗”,赫斯则手执一支蘸水笔,在纸上飞快地记录。他在记录的同时,对希特勒书中的话佩服得五体投地。有时,他也会为希特勒提供一些补充意见,为这本纳粹法西斯“经典”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的奋斗》,是希特勒和赫斯两人共同努力的“结晶”。
依仗这层关系,赫斯成为希特勒的左膀右臂。
1939年,就在希特勒下令进攻波兰前几个小时,他宣布,赫斯是他离任后接替他的第二号继承人。
谜一样的人,做出了谜一样的事。
1941年5月10日晚上10时。英国苏格兰伊戈尔斯哈姆附近,随着一声巨响,睡梦中的村民被惊醒了。
苏军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庆典上,展示一面缴获的“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的军旗。村民们应声看到,一块高地上火光熊熊,还不时传来爆炸声。
原来,一架飞机坠毁了。
村民们在附近的树林中找到了一个正在搜寻罗盘的人。
这个人,正是纳粹党第三号人物赫斯。
这天下午,赫斯自己驾驶着一架梅塞施米特-110战斗机,从德国奥格斯堡起飞,飞往苏格兰。
消息传来,希特勒惊呆了,他搞不明白,赫斯为什么会出走英国,而且是在这个时候。希特勒立即召集所有纳粹首脑开会,以便想出一个能向德国和世界公布这件令人难堪的事情的办法。
希特勒看完赫斯留下的一封前言不搭后语的信,转身对凯特尔说道:“在这封信中,我已经认不出来赫斯了。这是另一个人,一个神经错乱的人。”
英国也被突然到来的赫斯弄得莫名其妙。
丘吉尔听完报告,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
到英国后的赫斯,大谈自己肩负重要使命。他说纳粹的一切行动都是英国造成的。如果英国让德国在欧洲自由行动,那么德国也就同意英国在英帝国内自由行动。否则,一个伟大的帝国——一个我从来也不想毁灭甚至不想伤害的伟大帝国,将遭到毁灭。
好一派胡言!
由赫斯一人主讲的会谈一结束,英国就把赫斯当成战俘看守起来。
直到二战结束,英国才将赫斯放了出来——那是为了可以让纽伦堡军事法庭审判他。
赫斯最后被判处无期徒刑。
但他为何飞英,至今还是一个难解的谜。以致几十年过去了,人们还在为赫斯飞英这件事争论不休。有的人认为,正如希特勒所言,赫斯是因为神经不正常才独自飞英;有的人认为赫斯飞英是希特勒授意的,目的在于采取主动,以结束与英国的战争;也有的人认为赫斯飞英,是因为自己失宠而产生的怪念头,打算单枪匹马安排德英两国的和平,从而恢复自己往日的地位。
赫斯创造了一个无人能解的谜。
他的后任鲍曼的生死也是一个谜。
希特勒自杀后,鲍曼为帝国的正常运转竭尽了全力。
他首先给邓尼茨发去了一份电报:
海军元帅邓尼茨:
元首任命您,海军元帅先生为继承人,以代替前帝国元帅戈林。任命正在途中,您必须立即采取适应当前形势的一切措施。
鲍曼
他只字未提希特勒已死这件事。所以,接到电报的邓尼茨马上给元首回电:
我的元首:
我对您的忠诚是无条件的。我将继续尽一切力量把您从柏林解救出来。如果命运一定让我作为您的继承人来领导德意志帝国的话,我将把这场战争进行到底,无愧于德国人民的史无前例的、英勇的斗争。
海军元帅邓尼茨
鲍曼在做完了一切他认为应该做完的事情后,与其他几个人一起,迅速离开了地下避弹室。
这几个人小心翼翼地贴着墙根向前摸去。恰好,过来了几辆德军坦克。于是,鲍曼便跟在坦克后面,向苏军的封锁线进发。
苏军发现了这几辆坦克,立即进行炮击。
炮声中,鲍曼从此不知去向。
后来,在军事法庭上,与鲍曼一同出逃的阿克斯曼医生出庭作证说:
“在离桥不远处的铁轨上,我发现横着两具尸体。月光下,尸体得脸部看得非常清楚。那是鲍曼和斯坦普弗格。他们仰面躺着,一动不动,我摸了一下鲍曼,他毫无反应,呼吸也停止了,但身上毫无伤口,嘴里却含有什么东西……”
由于鲍曼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所以,纽伦堡军事法庭只得将鲍曼进行缺席审判。
鲍曼到底是死是活?
这是一个至今无法解开的谜。
事实上,确实有不少法西斯分子,成功地逃跑了。他们或者是到了南美,或者是到了其他地方,不但逃脱了审判,而且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