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就用来对付德国潜艇和菜鸡意大利海军 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了?你们觉得呢

2025-02-23 05:56:4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争夺和掌握制海权本质就是力争长时间控制海上交通运输线和在一定时间里有效控制某一海区。海军只要能完成上述战略任务就算完成使命,舰队决战和歼灭对方海军主力倒属于次要等级目标。
一战英国海军牢牢地把德国不计成本,耗资巨靡地在英德海军军备竞赛中建立起来的公海舰队死死地封闭在波罗的海里让其无所作为,丧失了远洋贸易通道的德国到了一战末期国内已经出现饥荒了,而资源的短缺更是让德国国内教堂的钟都被迫回炉了。事实证明,英国海军对德国的封锁和窒息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二战一爆发,英国海军照方抓药,故伎重演,挪威一战就把纳粹德国海军50%的大型水面舰艇击沉了。虽然德国处境比一战强:控制了挪威,荷兰,法国的大西洋海岸,但是依然无法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无法自由地出入大西洋。德国海军大搞潜艇破袭战也是在一无制空权二无大型水面舰艇的窘境下的无奈之举。英国身为需要大量进口的岛国,如果不能彻底击破德国潜艇战,保障海上交通运输线,那么自己也会被德国反过来窒息。到了1943年,在美英空中力量和大型水面舰联合绞杀下,德国潜艇破袭战彻底失败。德国终于回归一战的噩梦,再一次被封锁,慢慢地窒息和衰竭。事实上,英国海军对欧陆的封锁,也是迫使德国不得不冒着两线作战的巨大风险而铤而走险对苏联动手的最大原因:德国即使在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大陆,手握德国,法国,荷兰,捷克,比利时几个工业大国的产能和技术,可是依然时内线作战,粮食无法自给,无法从海外进口资源,也无法出口工业产品。最后为了解决粮食和资源短缺,不得不对苏开战。
英国海军二战依然出色地完成了对德国的战略封锁任务。所谓大材小用的评价,完全是认识不到这种战略层面,却执着于所谓好看热闹的舰队主力海战这种明显低等级的目的。

回答2:

正是因为英国牢牢掌握了制海权,所以才保证了美国和各个殖民地把战争物资运到英国运到前线。并不是大材小用。

意大利是二战时的世界主要强国之一,也是世界老牌海军强国,海军实力一直不弱。二战前,意大利海军仅次于美国、英国和日本,排名世界第四。意大利参战时,意大利皇家海军拥有7艘战列舰、19 艘巡洋舰、123 艘驱逐舰、67艘鱼雷艇、115 艘潜艇,海军力量非常可观。而英国的地中海舰队有6艘战列舰、2艘航母、1 艘战列巡洋舰、22艘驱逐舰和12 艘潜艇。从账面来看,意大利海军实力是占有优势的。此外,意大利海军还得到了德国海军(主要是潜艇)的支援。
另外意大利海军作战比起陆军来相当的“勇猛”。战争初期,意大利海军一度打的英国人试图退出地中海。意大利投降前,在地中海的战斗中,英国舰艇损失高达41.2万吨,意大利的海军损失约为26.9万吨,英国的损失比意大利海军严重的多。

回答3:

打仗有时就是要杀鸡用牛刀,虽有点大材小用,但也值了。

回答4:

不是大材小用,而且有点手忙脚乱
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海军刚好进入了空窗期,部分军舰到龄需要退役,而新式军舰还没有形成战斗力
比如:“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及“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拦截俾斯麦号战列舰,连英国人自己都认为是:“那不是一位老太太和一个小男孩吗?”
在狼群的威胁下,还不得不出让殖民地利益,换取美国淘汰的50艘驱逐舰。

回答5:

问题是在无限潜艇制(我故意这么写的)那会德国还有多少能拿得出手的其他舰船?英国海军那时候是差了点,但好歹BIG7还占着俩呢,而且德国也没有航母(就一艘还没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