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为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目得知,设大和尚人数x,小和尚人数100-x,根据题目条件列出等式,就可求出结果。
解题过程如下:
解:大和尚人数x,小和尚人数100-x;大和尚吃馒头数量为3x,小和尚吃馒头为(100-x)÷3。
(100-x)÷3=100-3x
100-x=(100-3x)×3
100-x=100×3-3x×3
100-x=300-9x
移项得
9x-x=300-100
8x=200
x=25
竖式如下:
100-25=75(人)
答: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
扩展资料:
求根方法
一般方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五步,即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所有步骤都根据整式和等式的性质进行。
在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一步通常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果分母为分数,则可化为该一项的其他部分乘以分母上分数的倒数的形式。
如果分母上有无理数,则需要先将分母有理化。
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吃三个小和尚三人吃一个,大和尚有25人,小和尚有75人。解题过程如下:
设:大和尚有x人,小和尚有y人
解题步骤一:x+y=100
表示:大和尚+小和尚=100人
解题步骤二:3x+y/3=100
表示:大和尚一人吃三个小和尚三人吃一个
解题过程为x+y=3x+y/3,解得:
x=25
y=100-25=75
答:大和尚有25人,小和尚有75人。
扩展资料:
我国古代并不用符号来表示未知数,而是用筹算来解方程。至宋、元时代李治的“天元术”,用“立天元”表示未知数,并在相应的系数旁写一个元字以为记号。至元朝朱世杰(约13 世纪)用天、地、人、物表示四个未知数,建立了四元高次方程组理论。数学中的消元问题中元的叫法也由此而来。
古希腊的丢番图(约246-330)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但以后进展很慢。过去不同未知数会用同一个符号来表示,容易混淆。
1559年,法国数学家彪特(1485至1492-1560至1572)开始用A、B、C表示不同的未知数。
1591年,韦达用A、E、I等元音字母表示未知数。
1637年,笛卡儿(1596-1650)在《几何学》中始用x、y、z表示正数的未知数。
已知条件:100个馒头2113100个和尚吃,大和尚一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一个,那么大和尚和小和尚就是4人吃4个。我用100个馒头÷(3个+1个)=25(组),大和尚:一人吃3个,所以就是25x1=25(人),小和尚25x3=75(人)
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吃三个,小和尚三人吃一个,设小和尚有x人,则大和尚有100-x人,可以列方程:
x÷3+3×(100-x)=100,
解得,x=75,
则小和尚有75人,大和尚有25人。
结果为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目得知,设大和尚人数x,小和尚人数100-x,根据题目条件列出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