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觉得,李逵母亲死了,李逵心里也了无牵挂了,以后更能为梁山效力。从这个层面说梁山一帮好汉实则都是人心险恶,没有一个好人。
李逵真的没几个人看得起他,就是戴宗又何尝不是瞅着他烦,嫌他不体面带出去丢自己的面子。
李逵叙事是同一个时间场地讲完,后面大家笑的时候还回顾了李逵杀虎,杀虎和李逵老娘被吃是同一件事,非要说众人大笑只是针对假李逵是说不过去的。李逵是个出了名的孝子,小说里的原版内容是大家都很悲伤,一起祭拜其母。这段很简短,现在很多的原著被篡改了。
小说中的忠义是浪漫主义的,现代人操心这操心那,每天为些鸡毛蒜皮小事耿耿于怀,自然体会不了这些兄弟感情,再说与其说他们目无王法不去想想是什么一个时代,什么样的统治者导致这些人的出现。小时候经常玩水浒的人物卡,比较崇拜他们。但是自从在初中的时候读了水浒的注释本,简直颠覆了我的三观!这种人物事迹居然上语文课本。可能我是个俗人吧,理解不了文本中的仇杀豪情。
虽共聚一堂,但是志向追求,涵养素质有云泥之别,可暂时因为时针压迫奋起反抗,但是谈及共创未来,短板还是太过明显,领导掌舵众人摇橹,心不齐力不匀,终究会南辕北辙。
不仅是明清小说,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基本上没有纯粹的悲剧,即使是梁祝,也要整出一个“化蝶”这个看似圆满的结局。个人认为这和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有关,在农耕文明之下,人都被束缚在土地上,偶尔有人出个远门,和亲人基本上就是生离死别了。
所以我们才更看重血脉亲情,认为一家团圆才是最幸福的生活。把这种观念放在小说中,就成了大团圆的结局,其实是人们朴素的愿望而已。明清小说以大团圆结局为主,麻醉了大众,缺乏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即便红楼梦也是大团圆,先生是否认同,能否就此话题讨论一下?真的多谢指教啊!
还有一点是,以前的官僚等级作风,宋江做头把交椅把爹带到了梁山。李逵算几等公民,也想把娘带上去,明显想和宋江一个等级。老虎吃了,也正和宋江心意。李逵可不是一般的残忍。前边不管是跟官军还是谁,嗜杀还有的解释。单说为了让朱仝上山,沧州知府七岁的孩子说弄死就弄死了。别说能跟好汉豪杰沾边了,就是一般的土匪也干不出来。
其实不就是李逵本身以及阐述轻重问题吗?他自己一句带过了老妈被老虎吃了,然后重点述说一力战四虎以及假李逵额的事,其实这也正是反应李逵本身残暴以及大大咧咧的性格,所以大伙笑过,还来什么不平等瞧不起之类。原文中间还有一句话!第四十四回中原文如下: 李逵拜了宋江,给还了两把板斧,取娘至沂岭,被虎了,因此杀了四虎说罢,流下泪来。又诉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众人大笑。晁二宋大笑道:“被你杀了四猛虎,今日山寨里添得两个活虎,正直作庆。”众多好汉大喜…… 不要拿现代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文言文想必你们都学过!简化,省略!
原文中留下泪来省略了主语“众人(皆)” 大家笑的只是下面的事情,而非李逵被老虎吃了的事情!我觉得,梁山最过分的一次,就是逼卢俊义上梁山。吴用宋江,把人家卢俊义逼得家败人亡,吴用一句话,彻底断送了卢俊义和他夫人的恩情,一句话,使尚存一丝善念的李固对主人起了杀心,一句话,挑拨了燕青和卢员外的管辖权,小乙好悬没死,更是一首藏头诗,“卢俊义反”,让卢员外身遭牢狱之灾,险些丧命。
梁山都是打家劫舍的绿林匪类,没有人带老母亲上梁山的先例,所以就算李逵带老母亲上了梁山,那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也就是说,山上的人都不希望李逵能够带老母亲上山。当他们知道李逵老母亲给老虎吃了,自然松了一口气,大笑起来。
众人大笑。我的理解是,李逵此一行笑料多过眼泪,喜剧大于悲剧情节,传奇多于现实,虽母丧虎囗怒杀四虎除恶悲状复仇,紧接着真假李逵遭遇,原本无名之辈江湖上竟然有仿,甚是滑稽,先放后杀快意恩仇,等等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行程如何让大家悲伤。再者,李逵平日大大咧咧大口吃肉大口灌酒也不是那感情细腻的性格,悲又从何来。但是梁山众兄弟也从没有人看不起他。
李逵下山去接母亲足可说明他在梁山并不合群,其他人下山去接亲人,要不是三五成群相互照应,要不喽喽成队,供其使唤,要是李逵有个伴,也不至于母亲被老虎吃掉。这说明李逵在梁山人缘不好,地位不高,受人排斥。可以说梁山很多人都看不起李逵。
梁山那有什么好汉,打家劫舍,欺压良善,那样做的少了?只是一群打着替天行道旗号的强盗而已。水浒传只不过写的是人的众生相,有人坚持心中的正义,虽然落草却仍然称得上好汉;有人就是彻头彻尾的人渣而已。
我小时候没看过《水浒传》,孩子上初中时学校要求阅读四大名著,和孩子一起看的《水浒传》的少年版,读着就觉得所谓水浒英雄很是残忍,杀人也很是随意,一边和孩子读一边做批判,而且我们看的还是少年版,应该是删减了不少场面的!我觉得这更像写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社会。这些其中每一个层次的悲剧,每个层次的无奈。
一个人内心的矛盾,一个团体矛盾,一个社会的矛盾。最终互相瓦解!一个人的追求上升到一个团体的追求,然后到一个社会。最终烟消云散!从一个人的孽根性,上升到团体的虚伪以及整个社会的内耗。个人认为看透了水浒,也就看透了江湖!次小说学术价值相当的高,特别是在管理学等。
没仔细研究过水浒,但就是对宋江没有好感,丝毫没有,就像我对刘备也没有好感一样,都是一嘴的嘴,细想,除了会忽悠,其他什么本事没有,你要是会忽悠能够有好的组织管理能力配合也行啊,也没有!可惜了好汉们的卖命,都是跟错了主子。
因为当时众好汉以为李逵在说笑。因为李逵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不可能这样。
因为李逵母亲的死亡对他们来说是好事,李逵可以安心留在梁山了,所以他们会大笑。
因为这样一来,李逵就可以和他们一起上梁山了,这是因祸得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