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送灵澈上人
《送灵澈上人》唐代: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释义:
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报时的钟响声。他带着斗笠身披斜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写傍晚时分,送灵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所见所感。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诗中的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扩展资料:
赏析:
竹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南黄鹤山上,周围林木幽深。
此诗的第一句点名了诗人送别灵澈上人的地点。傍晚时分,寺庙的钟声在林木雾霭中慢慢弥散。这一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因为是傍晚送人,日色已幽暗,此时听见钟声,仿佛这声音也染了幽暗之色,这是现代人所称的“通感”。
这钟声听起来格外动人,仿佛是专为送别时黯然的心情而鸣的。诗人目送着灵澈上人一个人缓缓远去,背上的斗笠映带在夕阳之下……
这首诗没有一个字写到诗人送别时的心情,但我们仍然能体会到诗人心情的黯然和悲伤。因为诗人用了“苍苍”、“杳杳”、“夕阳”、“独归”等字眼,这些字眼既是对送别时所见所闻事物的客观描述,也折射出诗人不忍分别的心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灵澈上人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yǎo)钟声晚。
荷(hè)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深青色的竹林寺中, 远远传来晚钟声。 (灵澈上人)背后背着斗笠,披着夕阳, 向山中独自归去, 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