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上这么多人不认同27省份的平均工资数据?

2025-04-13 06:47:0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7日,全国至少已经有27个省份公布了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京沪津的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超10万元,暂居第三,看到这个数据你是否对大城市更加着迷了呢 ,还是对此感觉不屑呢。

我相信好多人都不认同这个工资报表,是因为你没有达到这个工资标准,如果你有疑惑那是你没有综合考虑问题,首先大城市的发展肯定要比三四线城市好,政府支持是关键,其次物资多,资源更为丰富,注重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劳动力丰富,综合原因为这些城市创下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其次对工资的概念没有理解,平均工资并不是个人所得工资,工资总额为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个人应缴纳部分;而且这些平均工资是不计成本的,无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都算在工资总额的范围。

总的来说有以上两种方面的原因让人们不认同这个平均工资,你怎么认为呢,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回答2:

根据80/20定律(就是俗称的28定律:80%的人仅仅占有了20%的资源,而20%的人却占有了80%的资源),这份数据不被人认同是情理之中的。平均工资又是总收入除以总人数,而如果计算进了一个私营公司和一个非私营大企业,平均工资自然上升。

我们生活之中随处可见的小饭店和一个全国连锁的大酒店人均工资可是云泥之别。

抛开这些计算时产生的差异,我认为主要还是以下的两大因素:

主观因素:

个人家庭情况

一个普通家庭(在看的绝大多数),按照我的父母的月工资(父母在上海打工)来说,两个人月收入之和才仅仅为6000多,这些钱还要扣去房租、水电费、买菜费还有汽车油费,还要算上每个月给我的生活费,两个人的工资要养三个人,逢年过节、亲朋喜事又是一大笔开销,满打满算一个月也余不下来多少钱。

实际上的生活水平与自己工资数据不对应,从而产生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这是网友对该数据的否定原因。

客观因素:

相信那些平均工资以上的和远在平均工资以上的人是不会去在意认同或者不认同这些数据的,他们大都很忙,例如一个企业的管理人员,每天要决定大大小小的事情,每天看报表,还有下属的分管递上来的要批阅的文件,还要向老板汇报工作,其工作强度比高三学子轻松不到哪儿去,怎么有时间来关注这份数据?而时间很多的我们(手动自黑)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琐事。

总结:

如果我们将更多的时间(刷抖音的时间、看电视剧的时间、打游戏的时间)用来努力工作,学习自己现在或将来能够用到的东西,就不会在意这些数字,而且自己的薪资也会自然而然的上升。数字更多的作用是来显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发展水平和奋斗程度。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物联网发达,网络慕课众多,想要学习,想要提升自己,不怕没机会,不怕没老师,就怕自己没决心。

回答3:

因为这个平均工资只代表一小部分人的,大部分人都无法达到平均工资标准,这很难认同。

回答4:

因为是算平均数据的,平均数据只是工资的总数除以人口啊,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这些钱。很多人都没有到达平均值呢,所以吐槽。

回答5:

因为这是一个总体的评分标准,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可能他的工资并没有那么高,但他看到平均工资就那么高,但是这是高新低薪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