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
以实喻虚法。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抽象的概念的含义。注意:喻体能够表示出抽象概念的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忌空洞无物,忌勉强凑和。
“诚信” :抽象——形象化
“诚信,是一月的飘雪、三月的春风、五月的花海、七月的骄阳、九月的红枫,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每一个理智的社会人应该接受和珍惜的,感恩诚信,尊重诚信。”
作者用“飘雪”、“春风”、“花海”、“骄阳”、“红枫”等几个比喻分别揭示了诚信这种美德的纯洁、温馨、美好、热烈、珍贵等特征,显得形象生动。
这样的语言用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处,可使文章显得文思飞扬,平添几分魅力。
2、形象阐释法。用比喻、类比等方式,形象化的语言阐释一个抽象概念的内涵或者基本规律。注意:一是要扣住概念或规律的本质特征;二是阐释语要精当简要。
例如在下文中,对于“诚信”这一概念,作者就用比喻的方法阐释了诚信的社会意义:
“诚信之于人品,犹如雕花之于玉璞,更增其美丽精粹;诚信之于他人,犹如沙漠之中见绿洲,给人予清爽与希望;诚信之于社会,犹如一滴雨水的滋润,一阵春风的吹拂,虽然微小,却能孕育一个生机蓬勃、健康向上的春天。”
再如“转折”的人生意义的阐释:
“抓不住的岁月的鸟翼,被火光映在手掌;每一次转折,都形成一道深深的掌纹,比羽毛还要清晰。我多希望,在我们走到长路尽头的时候,那每一道掌纹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不息的生命力;我多希望,在每一个转折的路口,都留下我们顽强的身影和从容不迫的笑容。”
作者将转折留给人生的烙印比喻成“深深的掌纹”,说明其影响之深远:能让人永远铭记心头,无法抹去。
3、排比例说法。此法重在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事例去使一个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注意:围绕概念的特征用事实说话,在事例后要加上适当的必要的论说。例如:
“是什么让唐太宗不认亲疏,让洱海的风,回纥的幔帐,靺鞨的大风雪吹成民族的团结!
是什么让伽利略不以旧的理论为纲,让真理之步迈进了人类文明的史册!
是什么让贝多芬不成为传统者的奴隶,开创了充满生命豪情的《第九交响乐》!
是感情这把尺,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亲疏,让人类向着真理迈进;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远近,让人类向着认识真理奔跑;是它让我们给理智一条路,给智慧一条路,给文明一个永恒!”
作者用唐太宗、伽利略、贝多芬三个事例阐释了控制情感对民族命运、科学发展以及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深远意义,叙事语言简洁且情感强烈,叙事后的一段议论简练精要,显得气势充沛,令人读来荡气回肠。
4、引言阐释法。引的“言”是那些名人名言、名诗、名歌、名词、名曲。用来论证或者总结观点。它们往往有警策人心的作用,用在文章中往往使文章富含哲理。在引用名言时别忘了加上自己对名言的阐释语句,可以用在引言前,也可以写在引言后,目的是加强说理的形象性和哲理性。例如:
“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去’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寻,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
用心灵选择,给人一片绿阴,用意志选择,撑出一道晴空。”
四处名言的选择,激活读者的联想空间,给文章以厚实的人文背景,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句句铿锵的话语,而且是一幕幕激昂慷慨的故事,显得言简而意丰。
除了引用确有出处的名句之外,还可以创造不同类型角色的特色语言。如:
“童真无邪的孩子说:“心灵的选择是把售货员阿姨找错的零钱送回去一样简单。”初涉人世的青年说:“心灵的选择是面对高官厚禄毫不动心,用铁一般的意志。”垂暮之年的老者说:“心灵的选择是昔日的竞争对手落魄不堪时尽力拉他一把的宽容。”
这里的引言是不同类型的人的富有个性(群体)特征的语言,显得有代表性,有特色。在韩少华的《记忆》一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值得借鉴:
医学家说:“健忘症是大脑走向衰亡的征兆。”
道德家说:“忘恩是负义之母。”
佛学家说:“置一切忧喜于心外者,得大自在。”
而革命家却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5、抑扬反跌法。在论述过程中,为了表达某种见解,先来个“抑”,前一句把话说“死”了,后一句又从新的层面来个“扬”,使话语活起来,前后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既出人意外,又入情入理。例如:
“于是我们向着蓝天,对着大海一吐心中衷言:www.ryedu.net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成熟,但我们自信,因为那是我们心灵深处永恒的选择。”
先说我们“不能”怎么样,似乎把话说“死”了,而后一句却从新的层面上说“可以”怎么样,使人眼睛一亮,话又活过来了。
还可以利用前后段落和层次间的对比来达到发人深省的效果: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神魂魄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
这一部分文字,第一段中用“纵然……也……”的句式构成段落内的让步假设对举,凸显出人物的高尚情操,令人起敬;第二段和第一段构成正反事例对举和虚实事例对举,文采斐然。
三、总结
议论文的语言除了要做到准确和连贯,还应该做到鲜明和生动。而议论文语言的形象生动,不像文学作品那样以形象地再现生活为目的,而是为了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1、巧用文学意象,化抽象为具体
鲜活的意象有着比抽象的概念,更为丰富的内涵,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概念(理念)在形象的诠释中加大思想情感的容量;让“推理”、“判断”在诗情画意的演绎中闪烁哲理的光华。
例如,2003年高考湖北考生的作文《情感·认知·文化》中的一段:“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这里,小作者借用了“清水”、“伊人”、“楚辞”、“孔孟思想”、“大唐华章”、“高山流水”、“细细青苔”、“依依夕阳”等意象来借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一幅幅具有诗情画意的生活画面,把对中华文化热爱之情寄托于这些意象之中,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和审美情趣;同时以比拟手法(“漫步……吸收”)取代“因为偏爱,我们失去了理智;因为偏爱,我们没有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而是不加分析地兼收并蓄……”之类的抽象分析。
2、引述具体事例诠释概念,变空洞为具体
议论文最忌讳的是空发议论或空洞的说教,繁琐的考证。如果论证“是什么”(诠释概念)时,善于引述典型的事例或史料、典故、诗句,特别是比喻性材料(通常采用隐喻句列举的形式),那么“形象大于思想”,无须条分缕析,其理自明;又由于诗句的丰富内涵,使诠释的概念灵动飞扬起来。
例(1):责任感是什么?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丰碑,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责任感是保尔·柯察金顽强拼搏、热爱生命铸造的烈火金刚。
例(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岗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上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2000年山东考生《冷香飞上语文》)
这里没有我们见惯的理性分析和抽象的诠释,然而从具体的范例和飘逸的诗句中,我们已经读懂了“责任感”和“语文”的内涵和外延……不过如果在论证“为什么”和“怎么样”(即论证分析问题)时,就不能以例代析。
3、运用整句增加文章的意蕴和气势
议论文多为散句、长句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变化。如果适当地点缀一些整句(往往与修辞格配合使用),用来对论点进行诠释和例证分析等,不仅可以使句式富于变化,而且可增加论证的气势和文句的意蕴。
例如:2002年一位上海考生这样写道:“面对大海,所有的侏儒都成了巨人;面对大海,所有的巨人都成了侏儒。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懂得什么是浩瀚,什么是博爱;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感受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征服,只有面对大海,才能真的领悟什么是人生起伏,什么是潮起潮落……(《面对大海》)
小作者运用对比和排比手法构造整句,层层递进,气势磅礴,情感激越,思绪万千,有力地抒写了面对大海所领悟的人生真谛,读来令人神采飞扬,如沐春风。
4、化用古诗文,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古代文化长河中流传下来的古诗文名句以其特有的浓郁意蕴,形象的语言,回味无穷的韵味为人们所喜爱。在议论文中恰当地引用或化用古诗文名句进行说理论事,不仅能深化文章的主旨,而且可以让读者在诗情画意中增加审美情趣。
例如2000年高考广东一位考生的作文《答案在风中飘扬》写道:“如果有人问‘春天是怎样的?’丘迟会说‘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小作者将古代诗人描写春天的诗句巧妙地组合成整句,不仅多角度地论证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观点,而且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将抽象乏味的论述化为万紫千红的春的画面,读着这文采四溢的诗句,我们仿佛走进了姹紫嫣红的春的海洋,感受浓浓的春意正扑面而来……
5、运用比喻论证,增加文章的形象性
比喻论证是一种形象的论证方法,它或者选用某一个寓言故事,或者选用一组类似的事物构成博喻全方位、多角度的诠释或论证观点,用形象、具体、感性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道理。
如2000年某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写道:“同是半圆的月亮,馋嘴的弟弟说像啃了一半的饼子;爱打扮的妹妹说像摔破了一半的镜子;哥哥说像自己走了20多个年头的人生路;而奶奶却说像她和解放前被国民党抓到台湾去了的爷爷一样,各守一方,隔海相望,难以团圆;爸爸说像我们正在发展中的祖国:月亮终究会圆的,祖国一定会强大;待到月圆之日,就是祖国腾飞之时!”
同是一个半圆的月亮,同是一家人,由于各人的经历不同,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精彩的比喻,不仅形象的论证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人为因素,而且从中我们还读出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感受到了文中洋溢的爱国之情;文学的形象性与政论的思辩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其实不一定要写议论文,现在的高考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老师更喜欢看到鲜活的生活事例,可以写自己的生活,更有感情也更好写
写自己真实的一些事情,那才能够打动人。不需要很华丽,真实最能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