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采用活性炭去除。活性炭是一种经特殊处理的炭,将有机原料(果壳、煤、木材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以减少非碳成分(此过程称为炭化),然后与气体反应,表面被侵蚀,产生微孔发达的结构
(此过程称为活化)。
由于活化的过程是一个微观过程,即大量的分子碳化物表面侵蚀是点状侵蚀
,所以造成了活性炭表面具有无数细小孔隙。
活性炭表面的微孔直径大多在2~50nm之间,即使是少量的活性炭,也有巨大的表面积,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积为500~1500m2,活性炭的一切应用,几乎都基于活性炭的这一特点。
扩展资料:
孔隙结构
活性炭是由石墨微晶、单一平面网状碳和无定形碳三部分组成,其中石墨微晶是构成活性炭的主体部分。
活性炭的微晶结构不同于石墨的微晶结构,其微晶结构的层间距在0.34~0.35nm之间,间隙大。
即使温度高达2000
℃以上也难以转化为石墨,这种微晶结构称为非石墨微晶,绝大部分活性炭属于非石墨结构。
石墨型结构的微晶排列较有规则,可经处理后转化为石墨。非石墨状微晶结构使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其孔隙结构可由孔径分布表征。
活性炭的孔径分布范围很宽,从小于1nm到数千nm。有学者提出将活性炭的孔径分为三类:孔径小于2nm为微孔,孔径在2~50nm为中孔,孔径大于50nm为大孔。
活性炭中的微孔比表面积占活性炭比表面积的95%以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活性炭的吸附容量。
中孔比表面积占活性炭比表面积的5%左右,是不能进入微孔的较大分子的吸附位,在较高的相对压力下产生毛细管凝聚。
大孔比表面积一般不超过0.5m2/g,仅仅是吸附质分子到达微孔和中孔的通道,对吸附过程影响不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活性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粉
加入黄粉主要的原因还是帮助鱼缓解病症,所以整个过程需要3天之后才可以进行去色。
想去掉黄粉水的颜色,建议整体换水三分之一之后,加入适当的活性炭,活性炭的数量不同太多,基本上按照水的容量,进行2L比一块的数量进行放置,放入之后很快就可以了转变水的颜色了。
你也可以不断的换水,这样的原理就是在不断的稀释水中黄粉的溶解度, 这样的时间可以是半天到一天左右,但是不建议,这样会破坏水中的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