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研究生的时候就联系导师和笔试成绩公布之前或者之后联系导
对于无法直接跟导师沟通的学生,如果自己的研究能力很强,成绩和成果可圈可点,那么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把自己的详细信息发给想报考的老师。如果老师看好你,有可能会给出明确的答复。但是,一般情况下只能给个含糊的回复,如“欢迎报考,等考试成绩出来再联系”。
在笔试成绩公布之前,如果你通过估分判断有把握通过初试分数线,那么可以通过邮件跟你想报考的导师联系。
通过邮件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把自己的详细资料发给老师。最好能够根据老师回邮件反馈的信息,继续保持沟通。
正式开始联系导师是在考研结束后的一周,大概1月10号左右,首先去研究生官网调出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各个方向下边依次有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一个个查看,然后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以这个为标准,选出待联系导师名单,大概有10位左右,然后在excel表中,写清楚各位老师的个人信息(所属院系、职称),联系方式,研究方向等。
然后就是广撒网,差不多发了10多封邮件,回不回看天意,院士、院长、教授、副教授都发了。
发邮件之前我首先写好了个人简介:第一段考研估分多少,报考那个方向,专业课能考多少。第二段开始说本科成绩、获奖、竞赛科研神马的,想办法把自己包装的漂漂亮亮的,跟找工作一样一样的,第三段就是致谢和客套话,百度一搜一大把。
然后根据你发的老师,有针对性的修改,想方设法和他扯上关系,是不是老乡、校友,本科毕业设计是不是和老师的研究方向相关,好多人不重视这个,其实真的非常重要,老师也是人,也是会考虑各种人情关系的,不只是你冷冰冰的成绩。这么说吧,如果老师有2个候选人,考研成绩、本科表现都差不多的话,老师多半会优先考虑老乡或者校友。
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老师的回复。
考前联系导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估分成绩还不错,并且报考本校或者之前就有跟目标院校的导师保持联系的,现在可以联系。跟老师说明自己的估分情况,向导师咨询在现阶段需要准备哪些内容等等。
第二种是对自己的分数不是很有信心,那就先不要联系了。因为即便现在联系导师你也不知道问什么,想要了解什么,而导师就算是会回复你,最可能说一句话:等成绩出来再说吧......
如果有可能,尽早联系导师。一方面是对导师的研究方向等进行更直接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可以请导师给出一些复习或者其他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