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三国中的刘禅,为啥很多人说刘禅有大智慧?

2025-05-01 04:41:3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刘禅之所以被人认为有大智慧,是典型的以现代观点来看古人。始作俑者应该是唯流量、唯眼球是论的某些自媒体人。其实对于刘禅的评价,几千年来都很稳定。评价低一点的人直接骂刘禅昏愚暗弱。评价稍高一点也不过是中人之姿。

陈寿: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

裴松之:刘禅凡下之主,费祎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无关于兴丧。之所以有人说刘禅是大智若愚,大致有两个论据。

一是诸葛亮公元234年去世后,蜀汉政权还存在了近三十年,直到263年才灭亡。于是有人认为诸葛亮在世时,也不过辅佐了刘禅十一年,没有了诸葛亮,刘禅依然可以延续汉室三十年之久,以此说明刘禅大智若愚。

二是刘禅能明哲保身,还能安境保民。理由是刘禅在面对邓艾奇兵突出之时,并没有竭尽全力的抵抗,而是直接投降,不但保全了自家性命,而且让蜀地百姓减免了战乱之苦。而且把刘禅"乐不思蜀"的典故也引申为大智若愚,明哲保身的典范。

其实只要认真了解过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刘禅根本不可能有传说中的"大智若愚",上面这两点差不多都是某些流量作者硬生生塞到刘禅头上的所谓证据。下面且听以史为鉴给大家挨个分析。

一,蜀汉政权的存亡

自从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蜀汉政权从积极主动进取开始转变为保守的防御状态。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盆地所在地区因为地理原因易守难攻。而且自从诸葛亮病逝后,曹魏政权失去了大敌,从此松了一口气,魏明帝曹叡也开始从诸葛亮的压力下解脱,开始了荒淫无度的生涯,不到几年就早早背酒色掏空了身体而亡故。

曹叡早早去世,并没有子嗣留存,于是曹叡的养子曹芳继位后,曹魏政权内部就陷入内部权势争斗,司马氏开始上位。整个曹魏政权并没有太多的精力用来对外斗争。这一点也是蜀汉政权得以存续的重要外部原因。就蜀汉内部而言,刘禅虽然重用太监黄皓,但整个蜀汉政权的核心团队依然是诸葛亮指定的费祎、蒋琬团队。虽然这两位才华都比不过诸葛亮,但是这两位也算做到了延续诸葛亮的对内政策。蜀汉内部还算稳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比较稳定,这才是蜀汉政权存续的根本原因,而且蜀汉内部团队也基本上都是诸葛亮所指定的团队,可以说是诸葛亮的亲信。

二、刘禅的存亡

刘禅在面临邓艾奇兵突出的时候其实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坚守成都,等待姜维等勤王大军的包抄,选择这一条路,邓艾所率领的两万疲兵必定会被全部歼灭,但是蜀地百姓也会受到兵灾。但是面对邓艾的两万疲兵,刘禅直接听了谯周的话干脆利落的投降了。于是许多人认为刘禅保全了百姓性命。但是根据记载,邓艾、钟会大军占据蜀汉之后,开始了大肆报复。庞德的后代庞会要替庞德报仇,杀光了关羽的后代家属。

钟会叛乱之时,蜀地百姓也没好到哪里。刘禅宫中的嫔妃婢女都被钟会分给手下将校。刘禅的妃子之一李昭仪不堪受辱自杀而亡。史官评论刘禅的投降气节不仅比不过蜀地战斗而亡的士兵,连李昭仪这样的女性都不如。

而拿刘禅在洛阳的"乐不思蜀"典故来说刘禅大智若愚就更没有道理了。

首先汉献帝禅让后被封为山阳公,活的还算自在;曹魏的高贵乡公退位后,也在封地中过的还算自在。除了刘禅,后来被晋所灭的吴主孙皓,哪怕多次不给司马家面子,也活的挺好。可以说当时不杀投降的帝王是默认的规则。既然不杀,刘禅大智若愚装不思蜀又有什么意思?所以说刘禅这种早就盖棺定论的平庸之辈,在如今自媒体时代为了博眼球,倒成了明哲保身的存在也是醉了。

回答2:

三国中的刘禅其实也挺厉害的,他可以扛到30年而蜀国灭亡,主要是他受到诸葛亮的压制,诸葛亮为他铺好了路。主要的是刘晨,他的身体不好,从小体弱多病。但他特别有头脑。

回答3:

因为很多人觉得他大智若愚。有些是史学家觉得刘禅虽然看起来怂了一些,但是却活了很久。

回答4:

因为刘禅可以在国破城亡的情况下保全自己的性命,以“乐不思蜀”的成语让曹丕放松警惕,没有对他动手。而且在诸葛亮死去的几十年里,刘禅还能固守住蜀汉,直到曹丕的大军到来之前,蜀汉并没有听说有人起兵造反,也没有听说百姓遭受暴虐的对待,这证明刘禅的治国能力其实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