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党领导改革开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确立和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才能确保正确的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2、“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思路。
党中央决定优先开放、开发东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同时实施所有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放权让利,允许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存在和发展。
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3、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不仅包括了生产力标准。
而且把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坚持生产力标准,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依靠亿万群众的主体力量和创新精神,依靠人民迸发出激情和活力。
4、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生死状,搞起了“大包干”,到秋收时节,他们产的粮食比别人多,下一年春季把邻村的农民也吸引了进来。小岗村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把公有制的所有权与产权分离开来,打破了旧的生产体制对生产力的束缚。
由此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大大加速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5、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同时,“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三个重要支点,无论哪个支点失衡,经济社会发展都会受影响。
40年来改革开放顺利推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并重,在实践探索中正确处理了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改革推动了发展,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实现了动态的、可持续的稳定,与此同时稳定又为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党领导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巩固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党的英明领导;有党的基本路线指引;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充满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公平正义的分配制度;实施三步走战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东部率先崛起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人民的勤劳努力艰苦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等。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分别作出改革开放阶段性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从总结近30年改革开放整个历史进程着眼,紧扣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才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全方位、大力度地总结概括出“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的原因,一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是坚持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坚持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增加了对外贸易量,加强了人口流通,这些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大国渐渐崛起。
党的领导
对外开放
上下同心
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