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州的行政区划

2025-04-24 08:37:1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西北岸,地处东经118°04`—118°29`,北纬31°22`-32°03`,东与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东北与南京市浦口区一桥相隔、南临无为县、西与含山县接壤、西北与全椒县毗邻,全县南北长约75公里,东西宽约36.4公里(窄处约17.5公里),总面积1412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人,辖10镇:历阳镇、沈巷镇、白桥镇、姥桥镇、功桥镇、西埠镇、香泉镇、乌江镇、善厚镇、石杨镇,107个村委会,32个居委会。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10万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591560人,其中:历阳镇76759人,沈巷镇36486人,西梁山镇20340人,白桥镇29159人,姥桥镇28660人,西埠镇31903人,乌江镇37088人,石杨镇22200人,雍镇乡26938人,螺百乡16907人,五显乡19164人,联合乡31036人,功桥乡22718人,南义乡16467人,城南乡35515人,腰埠乡27027人,香泉乡29609人,张家集乡15658人,濮集乡23641人,善厚乡28918人,绰庙乡15367人。
2001年8月,和县辖14个镇、7个乡,375个村委会、19个居委会,面积1540平方千米:历阳镇、雍集镇、沈巷镇、螺百镇、西梁山镇、白桥镇、姥桥镇、功桥镇、西埠镇、香泉镇、乌江镇、善后镇、石杨镇、五显集镇;张家集乡、联合乡、南义乡、城南乡、腰埠乡、卜集乡、绰庙乡。
2004年,和县由原21个乡镇调整为11个镇、4个乡:撤销螺百镇、西梁山镇、濮集镇、联合乡、南义乡、张家集乡;将原螺百镇整建制并入沈巷镇;将白桥镇的周王、兴隆、原西梁山镇的大蒋3个村委会并入五显集镇;将原西梁山镇的西梁山街居委会,大赵、张齐、三户高、陈桥、西梁、徐庄6个村委会并入白桥镇;将原联合乡的庙镇、郑蒲、东埂、新陶、罗韩、陶李、新庙、联合、官林、官塘、红光、三桥12个村委会并入姥桥镇;将原南义乡整建制并入功桥镇;将西埠镇的千坝、胜利、龙塔、五星和城南乡的新河、天河、城东7个村委会并入历阳镇;将香泉镇的孙堡、和平、龙兴、长岗、白云、工农、新建7个村委会并入西埠镇;将原濮集镇整建制和原张家集乡的彪塘、周集、宝塔3个村委会并入乌江镇;将原张家集乡的张家集街居委会,星火二、吴仕、泉水、星火、三何5个村委会并入香泉镇;将原联合乡的浏塘、龙华、刘祥3个村委会并入城南乡。2004年底,和县辖11个镇、4个乡:沈巷镇、五显集镇、白桥镇、姥桥镇、功桥镇、历阳镇、西埠镇、乌江镇、香泉镇、善厚镇、石杨镇、城南乡、雍镇乡、腰埠乡、绰庙乡。
2005年,撤销城南乡、雍镇乡、五显集镇、腰埠乡、绰庙乡;将原城南乡整建制并入历阳镇;将原雍镇乡整建制和五显集镇的黄山寺、五显集2个居委会及孙庄、宝圩、民安、大葛、丁陈、大蒋6个村委会并入沈巷镇;将原五显集镇的兴隆村委会并入白桥镇;将原西埠镇的新建、工农、孙堡3个村委会并入香泉镇;将原腰埠乡整建制并入西埠镇,将原西埠镇的新建、工农、孙堡3个村委会划出;将原绰庙乡整建制并入石杨镇;保留姥桥镇、功桥镇、乌江镇、善厚镇等4个镇。区划调整后,和县辖10个镇。
201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11〕84号),拆分巢湖市,所属和县(除沈巷镇)和含山划入马鞍山市。后经马鞍山市研究决定,将和县的姥桥镇和白桥镇确定为马鞍山长江大桥“桥西经济区”,实行人员、财政、物资三独立。至此,和县下辖7个镇,分别为:历阳镇、乌江镇、香泉镇、功桥镇、石杨镇、善厚镇和西埠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