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中间开花后的胫杆上,种子多数,卵形,扁平。6月上旬现蕾,7月上旬始花,7月中旬盛花,7月下旬终花,果期7~10月。
秋季将成熟的种籽采下。在苗床内播种,第二年秋季可产生小鳞茎。此法时间长,种性易变,生产上少用。
畦面宽3.5米左右,沟宽30~40厘米,深40~50厘米,以利排水;在丘陵地、坡地、地下水位低且排水通畅的地方,可采用平畦。畦面宽1~3.5米,两畦间开宽20~25厘米,深10~15厘米的排水沟。
百合疫病多雨年份发生重,造成茎叶腐败严重影响鳞茎产量。病菌可侵害茎叶、花和鳞片。茎基部被害后盛水渍状缢缩,导致全株迅速枯萎死亡。
叶片发病,病斑水渍状,淡褐色,呈不规则大斑。发病严重时,花、花梗和鳞片均可被害,造成病部变色腐败。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地块栽培或采用高厢深沟或超垄栽培,要求畦面要平,以利水系排除;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开沟排水;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料,提高抗病力,使幼苗生长健壮。
长在中间开花后的胫杆上。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均可。
无性繁殖
生产上主要有鳞片繁殖、籽球繁殖和珠芽繁殖3种。
鳞片繁殖
秋季,选健壮无病、肥大的鳞片在1∶500的苯菌灵或克菌丹水溶液中浸30分钟,取出后阴干,基部向下,将 1/3~2/3鳞片插入有肥沃砂壤土的苗床中,密度3~4x15厘米,盖草遮荫保湿。约20天后,鳞片下端切口处便会形成1~2个小鳞茎。培育2~3年鳞茎可重达50克,每亩约需种鳞片100公斤,能种植大田15亩左右。
小鳞茎繁殖
百合老鳞茎的茎轴上能长出多个新生的小鳞茎,收集无病植株上的小鳞茎,消毒后按行株距25厘米×6厘米播种。经一年的培养,一部分可达种球标准(50克),较小者,继续培养一年再作种用。
珠芽繁殖
珠芽于夏季成熟后采收,收后与湿润细纱混合,贮藏在阴凉通风处。当年9~10月,在苗床上按12~15厘米行距、深3~4厘米播珠芽,覆3厘米细土,盖草。
有性繁殖
秋季将成熟的种籽采下。在苗床内播种,第二年秋季可产生小鳞茎。此法时间长,种性易变,生产上少用。
长在中间开花后的胫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