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敦厚在潜移默化中轻轻揪住中国人的心。杜甫在《新婚别》一诗中,开篇就以自然之物作比,把女子与丈夫的关系作比菟丝附之于蓬麻。于萧瑟之境中显现萧瑟之情。继而又借这萧瑟的环境渲染“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字里行间散发出别样的自怨自艾,把寡妇的怨念絮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读者心生悲怜之情。可是,杜甫转笔道:“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这一下又展现了梁祝一般之同生共死、化蝶永伴之情。这时,我们方才明白原来哀怨源于久久的思念。不禁开始回忆自己身边那些埋怨不就是深深的思念吗?接下来寡妇又勉励道:“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点点滴滴无不从丈夫角度出发,即使牺牲自己,也一定要成全丈夫精忠报国的信念。可爱情终归是人之私情,所以诗人又写道:“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最后一切来于自然,归于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感慨完寡妇的哀怨,我们更多想到的却是战争给人带来的种种不幸,这一本来激烈的矛盾经过如此表达虽然效果一样,但却唯美了很多。与此类似的还有《诗经·邶风·击鼓》其中一句“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千古传唱。通常认为其写的是爱情,殊不知这首诗表达的却是对战争的厌恶。同样,综观全诗没有激烈之词,只书写对佳人的思念,对家乡之牵挂。然而,读者却能在描述思念的美中感受到对战争的厌恶。总之,一切丑恶都从远处观看,并蒙上薄薄的纱幕。温柔敦厚就是做人做事做文一定要从真善美出发,这才是文学——一种美的表达。
人在本质上是追求和平的,人们为了避免战争,彼此放弃一定权利,签订契约成立国家;为了保证契约的执行,组成暴力机关;防止外来者破坏契约,形成军队。可见,很多恶的东西被创造是为了善。另外,经济社会不断束缚着我们,压缩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在这时,如果我们胸怀温柔敦厚,内心有一个美的世界,就能让灵魂得到放松。在文学领域,很多作家不停地在抨击社会,却并没有太多自己的思考。作品中时时充斥着血腥,人性的丑恶和现实的肮脏,这样一种表达魔鬼生活的作品我实在不敢枉称其为文学。文学要温柔敦厚,要展现伊甸园般的生活,指引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发觉人性的美,指引人类的灵魂在这个世界里得到解放,并在现实生活里追求光辉的世界,来达到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就像《瓦尔登湖》里的梭罗,他一人怀揣孤独、思考、无欲来到了渺无人烟的森林,难道他真的是想以此来告诉大家人是真的不需要物质的吗?当然不,他就是想剔除杂质,来把真善美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以此来告诉人们,人们需要的是什么?是真善美,是大自然一样的胸怀,只有它能解放灵魂。而梭罗在文中引用了众多儒家经典名言,这些名言的核心就是温柔敦厚。
温柔敦厚,我们需要一个博大的情怀去装载它。无论怎样,像上帝一样爱人。胸怀大爱,爱每一个朋友,爱每一个亲人,宽恕每一个仇人。冰心在寻求救国之路时,希望以爱救国。《繁星》《两个家庭》在诉说五四新女性时,谆谆教导女性不要忘记传统道德,在解放自己时不能忘记对家的爱与眷恋。我们还要有一颗真挚的心,去崇敬大自然,去爱这自然之母。哲学再伟大也没有自然所蕴含的力量伟大,思想再深邃也没有宇宙博大。然而,自然、宇宙又恰恰是最能启迪人类智慧的。做到温柔敦厚的确不复杂。只要我们怀着信念,执着地追求爱,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新婚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之一。此诗描写了一对新婚夫妻的离别,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结婚第二天丈夫就要赶赴战场,新娘虽然悲痛得心如刀割,但她同样认识到,丈夫的生死、爱情的存亡,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不可分割地连结在一起的,要实现幸福的爱情理想,必须作出牺牲。于是,她强忍悲痛鼓励丈夫参军,同时坚定地表达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全诗模拟新妇的口吻自诉怨情,写出了当时人民面对战争的态度和复杂的心理,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巨大不幸。这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结合的作品,既有大胆的浪漫的艺术虚构,又具有现实主义的精雕细琢的特点。
新婚别
作者: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