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首唐诗是体现中外友好的?

请告诉我诗歌的名字、作者、具体内容,谢谢诶
2025-04-27 05:17:3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哭晁卿衡

  作者: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蓬壶】蓬莱
  【明月】指品质高洁的晁衡
  【赏析】:

  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唐开元五年(717),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廷内作官,历任左补阙、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职。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曾有诗篇唱和。天宝十二载,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说被溺死。李白这首诗就是在这时写下的。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我们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

  李白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日前,上海鲁迅纪念馆收到一份厚礼——鲁迅于1935年亲笔书写的赠送给日本友人增井经夫的唐代诗人刘长卿名句《听弹琴》。条幅全文为:“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增井先生雅属 鲁迅。”且不论诗中流露出引对方为知己的深情厚谊,单就长63.5厘米,宽34.2厘米的条幅尺寸在鲁迅真迹中也算得上大型。鉴于如今拍卖市场上95%的鲁迅手迹皆为赝品,这件见证中日友好交流源远流长的证物就显得弥足珍贵。

  捐赠手迹的古西暘子女士是鲁迅生前好友田中庆太郎的外孙女,增井经夫的女儿。田中庆太郎比鲁迅年长一岁,上世纪初曾在北京居住和学习,为日本学界公认的中国古籍版本、目录学权威。回国后继承父业,经营“文求堂”书店,以销售中国古籍、出版相关学术著作闻名遐迩。1932年,“文求堂”出版了《鲁迅创作选集》,收有《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著名作品。鲁迅读后发现了一些错讹,即作正误表,寄给田中,田中非常重视,马上印刷了“鲁迅创作选集正误表”插入书中,并寄给鲁迅。由此,鲁迅与田中庆太郎友谊日增。

  得知鲁迅在上海文坛的境遇并不是太好,1935年12月,田中庆太郎的女婿、东京东洋高等女子学校讲师增井经夫先生来沪考察旅行,受岳父田中庆太郎委托,邀请鲁迅去日本写作、疗养。鲁迅婉拒。为表达谢意,鲁迅在1935年12月14日下午手书唐代刘长卿五绝《听弹琴》条幅赠增井经夫先生。当天,《鲁迅日记》记载:“为增井君作字一幅。” 1992年,增井经夫逝世后,这幅珍贵的墨迹由其女儿古西暘子女士保存。

  去年7月,田中庆太郎的孙女山口由纪子和丈夫到上海鲁迅纪念馆参观,无意中看到了一本名为《鲁迅与日本友人》的书,书中专门有一章写到鲁迅和田中庆太郎、增井经夫的交情,夫妻俩看后非常感动,回国后立马将此事告诉了古西暘子女士,经过仔细考察,从保存和安全以及研究的专业角度来看,古西暘子毅然决定将这幅鲁迅书法真迹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古西暘子说:“父亲临去世前说,这是一件传家宝,要好好保护,将来捐给对中日文化有研究的单位。上海鲁迅纪念馆,是父亲这件珍品最好的收藏地。”

  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王锡荣告诉早报记者,古西暘子女士无偿捐赠鲁迅手迹一事在日本方面得到了诸多关注,相关报道陆续见诸报端,近日,山口女士还亲自来询问展览事宜。纪念馆方面将尽快安排《听弹琴》与观众见面,拟对展览区域作局部调整,把《听弹琴》安放于鲁迅与内山书店的相关板块内容中的醒目位置,与周围的灯光、环境相得益彰。

  王锡荣介绍,经专家鉴定,这份鲁迅手迹属于国家二级文物,纪念馆得到这份厚礼,对鲁迅思想研究和中日文化交流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回答2:

哭晁卿衡
作者: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1.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又作安陪仲麻吕),《旧唐书·东夷·日本国传》音译作仲满。日本灵龟二年,唐开元五年(717),来我国求学。改姓名为朝衡。朝通"晁"。卒业后长期留居中国,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等职。天宝十二载(753)冬,任秘书监兼卫尉卿,以唐朝使者的身份随日本访华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国,在琉球附近遇风暴,与其他船只失去联系。当时误传晁衡遇难,其实他漂流到安南驩州(治所在今越南荣市)一带,遇海盗,同船死者一百七十余人,独晁衡与藤原于天宝十四载(755)辗转回到长安。卿:尊称。李白以为晁衡已遇难,故作此诗以悼之。
2.帝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3.蓬壶:传说中东海中蓬莱、方壶等仙山。此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沉碧海:指溺死海中。
4.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见《一统志》)。此句谓:悲愁的云雾笼罩着大海和苍梧山。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卷五:"是闻安陪仲麻吕覆没讹传时之诗也。而诗词绝调,惨然之情,溢于楮表。"郁贤皓《李白选集》:"此诗乃天宝十三载(754)春夏间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市)遇见魏颢,闻晁衡归国时遇暴风失事的消息后所作。"
中日两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交往,到唐代形成了文化交流的高潮。据史书记载,日本派来中国的遣唐使不下十三次,每次都随带遣唐学生(留学生)多人来中国学习。晁衡是开元五年随第九次遣唐使来中国的日本学生。他长期留居中国,结交了李白、王维等许多朋友。 李白此诗虽因误传噩耗而作,但悲痛之情是真实而且深挚的。全诗沉痛而不呆滞,结句尤其余韵悠长。

回答3:

抱歉,好像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