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学派是指清代的一个学术流派,以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而着称。由于学派在乾隆、嘉庆两朝达到顶盛,故得名。乾嘉学派,一般说来以惠栋为首的“吴派”和以戴震为首的“皖派”影响最大。吴派的学风即搜集汉儒的经说,加以疏通证明。它的特点是“唯汉是信”,即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统。凡属汉学,就一概予以采纳而加以疏通解说。吴派的主要学者有沈彤、江声、余萧客、江藩、王鸣盛等。皖派则重视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中名物制度的考证。此派的特点是从音韵、小学(即文字学)入手,通过文字、音韵来判断和了解古书的内容和涵义,即以语言文字学为治经的途径。他们在文字、音韵等方面作出了不少的贡献。此外,皖派也颇重视思想和理论,如戴震作《孟子字义疏证》就是例证。戴震的学生很多,以段玉裁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最为有名。
乾嘉学派释义:
清 乾隆 嘉庆 年间(公元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源于 明 清 之际的 顾炎武 。到 乾 嘉 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挥,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即“汉学”)。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贡献。
乾嘉学派[拼音] [qián jiā xué p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