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假设我们要分两个时间段来看:一是夺取益州前的刘备,我们把它称之为早期的刘备;二是夺取益州后的刘备,我们把它称之为后期的刘备。
对于早期的刘备来说,就算汉献帝愿意跟着他,甚至曹操主动把汉献帝送给刘备,刘备也不会要也不敢要,因为早期刘备的实力实在太弱了。
要知道,汉献帝并不是一个傀儡,他的身边文有杨彪之类三公级大哥;武有董承、杨奉、韩暹等握有大量枪杆子的军头。 这样的配置,不要说早期的刘备,就是早期的曹操也没有机会控制。
事实上,在汉献帝刚到洛阳时,曹操就想控制汉献帝,结果当场就被董承、杨奉、韩暹等人的强大武力给击退。后来,因为这三个军头起了内讧,这才让曹操抓到了机会。
问题是,虽然曹操抓住机会控制了汉献帝,但汉献帝身边仍然是各种力量云集,以至于当时曹操去拜见汉献帝,看着汉献帝身边那些带甲的士兵,顿时吓得汗流浃背,索性以后不再去拜见汉献帝。
事实上,直到赤壁之战前,曹操将董承给清理出局后,汉献帝才真正成为傀儡。 在这种背景下,就凭早期刘备的那点实力,哪里有资格奢望汉献帝会跑到他这里来呢?
退一万步说,就算汉献帝主动来到刘备身边,但对刘备来说,也不过是个烫手山芋。因为,早期的刘备,就算控制了汉献帝,他敢因此对曹操和袁绍指手划脚吗?显然不敢。
想当初,董卓控制着汉献帝,大家不服他,照样打他。后来曹操控制着汉献帝,袁绍不服他,照样打他。现在,刘备控制着汉献帝,就算他不招惹曹操、袁绍,这两个人也可能为了抢汉献帝,就主动跑过去打他!就凭早期刘备的那点实力,岂不是自己找死吗?
事实上,如果你的实力足够,拿着汉献帝这面旗帜,那叫如虎添翼,再不济也叫锦上添花。问题是,如果你实力不够,拿着这种东西,那叫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因为,人们本来不想打你,但是为了抢你的东西,也得过去打你。
从这层意义上说,如果是在刘备早期,汉献帝跑到刘备哪里,刘备要么乖乖把他送给曹操或者袁绍,要么等着被人群殴打死。这样一来,刘备在历史的形象,也就类似袁术的形象。总而言之,拿个了汉献帝,就想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不是典型的不自量力和找死么?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后期的刘备,这个时候的刘备已经是妥妥的一方诸侯,而且不久后荣登汉中王,距离皇位也只有一步之遥。这个时候汉献帝如果从曹操手里逃脱,刘备自然有实力接纳汉献帝,而且也不用担心遭到曹操的打击和报复。
问题是,此时汉献帝跑到刘备的地盘上来,那和呆在曹操的地盘上,并不会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汉献帝如果逃到刘备这里,只会有两种结局:一种是类似唐玄宗的结局;另一种是类似小明王的结局。
首先说下唐玄宗的结局,那就是等到汉献帝跑到刘备这里后,刘备就会脱掉皇袍或汉中王的服饰,然后率领文武百官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汉献帝。等到见到汉献帝后,刘备就跪在汉献帝脚下,痛哭流涕。
总而言之,都是我没有尽到做臣子的义务,让您吃了这么多年的苦;再总而言之,前一段时间,我误信谣言,以为您驾崩,为了延续汉室江山,所以才登上皇位或者汉中王位,但现在您回来,我要把大汉江山还给你!
接下来,刘备会率领马超、许靖、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跪在地上,高呼万岁万万岁。然后刘备亲手捧着皇袍,要给汉献帝披上。
当然,汉献帝当了这么多年傀儡,肯定很清楚这其中的道道,所以他过皇袍,执意要披在刘备身上。最后,双方来推我让表演了好几个小时候,皇袍终于还得披在刘备身上。
再然后呢,汉献帝很荣幸的升级为太上皇,接着刘备亲自给汉献帝牵马,送他回太上皇住的宫殿,许靖、马超、诸葛亮、赵云、张飞则在前边给开着道。汉献帝看着眼前的这一切,高兴的留着眼泪说,我虽然不当皇帝,但我感觉比当皇帝还风光!
至于第二种小明王的结局,就是刘备派人去接汉献帝来登基,结果半路上马车突然失控摔毁,一下就把汉献帝给摔死了,而这个负责接汉献帝的官员,也直接吓得畏罪自杀。
最后蜀汉有关部门经过调查,发现这就是个意外。无奈之下,刘备只好为汉献帝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而刘备也一度悲伤得要自杀,但在众人的劝谏下才作罢,最后又在众人的劝谏下不情不愿的登上了皇位。
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他表面上是尊重汉献帝,实际上他会取代汉献帝,自己做皇帝。
成为刘备的傀儡。刘备会把他当作名义上的君主贡着,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力。
如果在刘备手里的话,对于刘备来说其实是一个包袱,刘备不可能会将权力交给汉献帝,最终的结果还是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