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是怎么解体的

2024-11-22 06:05:1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1.历史原因。苏联由于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来许多问题和矛盾。

2.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3.外部原因。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搅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和平演变”战略终于在八九十年代对苏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扩展资料:

对俄罗斯(包括波罗的海以外的其他苏联加盟共和国三)。苏联解体是一场民族灾难。许多地区陷入自然经济状况。社会分化的加剧破坏了社会的完整性。国家及其结构和体制极为薄弱。腐败盛行。技术、复杂生产和整个科学流派的丧失,使俄罗斯失去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可能性。俄罗斯被抛入“第三世界国家”行列。文化水平受到影响,教育制度和卫生体制遭到破坏。 

1997年7月,《独立报告》公布的家庭收入和支出显示,十分之九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四分之一的家庭处于赤贫状态。到2008,俄罗斯的GDP几乎没有超过1989的水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联解体

回答2: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上台之初,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
  域的改革上,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从1988年起,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在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和苛刻谴责,造成了否定革命历史、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混乱。1990年,苏联局势更加动荡: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苏联的国民经济开始大滑坡;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苏共党内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公开化。
  在政治改革过程中,一些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日益严重。1989年,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乌克兰等国都有民族分离的活动。1990年,立陶宛率先宣布脱离苏联。接着,俄罗斯带头发表“主权宣言”,其他9个加盟共和国也相继发表“主权宣言”,宣布本国是主权国家,本国的法律高于全苏法律;全苏的法律只有在不违背共和国法律或经共和国最高苏维埃批准才具有合法性。
  1991年,苏联就是否保留苏联举行全民公决,大部分公民表示赞同保留联盟和原国名。此后,戈尔巴乔夫与原联盟一些共和国领导人,就签订新的联盟条约进行磋商。8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并把它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这激起了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强烈不满,党内外的斗争急剧尖锐化。就在条约即将签署的时候,爆发了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企图控制局势的“八一九”事件。
  8月19日凌展,塔斯社发表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鉴于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欠佳,即日起由他本人履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实行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军队随即开进了莫斯科。苏联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遭到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等人的抵制,形成了军队同叶利钦支持者在俄联邦苏维埃大厦附近对峙的局面。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声明,
  不承认紧急状态委员会,要求恢复戈尔巴乔夫的权力。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纷纷声明支持叶利钦。军队也开始分裂。叶利钦声明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命令所有部队返回原驻地,不要参与政变,控制了局势。局势变得对紧急状态委员会不利。21日晚上,戈尔巴乔夫声明他开始“完全控制局势”。为期三天的“八一九”事件结束。
  “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仍试图维持联盟的戈尔巴乔夫与各共和国领导人多次磋商,均末成功。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此后。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立国家联合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独联体”是国家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苏联完全解体。
  “八一九”事件发生后不久,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共和国的共产党组织或宣布脱离苏共,或更改党的名称,或宣布停止活动,或被禁止活动。执政70多年的苏联共产党在组织上顷刻瓦解。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并将核武器控制权交给叶利钦。当晚,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升起了作为俄罗斯国旗的帝俄时代的白、红、蓝三色旗。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正式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l)历史原因。苏联由于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来许多问题和矛盾。
  (2)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3)外部原因。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搅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和平演变”战略终于在八九十年代对苏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回答3:

苏联为什么解体的原因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严重的经济危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开始争霸。沉重的军备负担及经济体制上的种种弊病(如为了满足军事上的需求,苏联一贯侧重发展军火工业和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健康发展。尽管从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起,苏联几任领导人都曾对旧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但见效甚微。进入80年代,长期积累的经济恶果导致苏联经济急剧恶化。到1991年2月,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0%,财政赤字达3000亿卢布,通贷膨胀率高达300%,经济已全面萎缩。第二,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苏联否定历史的思潮可上溯到50年代赫鲁晓夫执政期间。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批判了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在社会上引起震动,进而引发了一股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历史、否定社会主义的政治“暗流”。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掀起第二次重评斯大林的浪潮,使“暗流”发展成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并进一步蔓延。戈尔巴乔夫极力主张的以“多元化”、“公开性”、“民主化”为核心的新思维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苏联的泛滥,进一步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人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严重动摇。同时,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第三,西方势力的影响。西方国家一直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软化、肢解的手法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如为了鼓励实施“新思维”的内部演变政策,西方给予苏联某些好处,以达到稳住苏联的目的;另一方面西方又继续鼓励苏联民族主义分子闹独立搞分裂,以达到最终肢解苏联的目的。 
解体后的国家分别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格鲁吉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

回答4:

苏联解体国内总爱用斯大林模式弊病 西方和平演变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搪塞这个事情。
苏联之所以会解体是因为这个国家从诞生就有严重的先天不足,其制度本身问题就相当严重,苏联体制就是绝对独裁的高压体制。另外就是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国际上其实意见很不统一,苏联军事力量可以算超级,但是经济、教育、科技、民生都是妥妥的落后发展中国家水平,美国是正儿八经的超级大国,但苏联的超级大国就要打引号了。苏联在战后确实一段时间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依赖战后欧洲满目疮痍,发展放缓。沙特的人均收入超过很多发达国家,但沙特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苏联雷同都是石油经济。
苏联的解体是从娘胎里就有的问题,当一个绝对独裁的高压政体其国家智慧水平完全由其领导人的智慧水平来决定,把整个国家希望寄托于有一个英明神武的领导人,忽视法制、忽视市场忽视民生认为权力能左右一切,时至今日的俄罗斯依然如此。苏联从建国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在持续下降,为发展重工业不择手段的结果就是农业、轻工业和商业的全面衰落,到七十年代苏联最鼎盛的时期,苏联的农业尚远不及一战时期的沙俄,经济总量也只有同时期美国的一半,苏联尚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更别谈其他的民生问题。与此同时为了迎合领导人,举国之力攀比,国家发展成了为显摆而存在,显示军事力量、显示新科技、比赛奖牌数,迎合领导人不断膨胀的权力欲和虚荣心。整个国家的发展就是为了博君一笑,取悦领导人。而不是为了发展国家,整个国家围着一个独裁者转圈圈和与之俱来的苏联特权阶层。
这种从始至终都有严重弊病的国家政体和发展模式,必然造成严峻的国家经济危机。随着八十年代国际油价的走跌,苏联依赖石油出口的经济模式受到重创,高居不下的财政支出造成的严重的财政赤字,苏联因为油价下跌造成的经济危机波及全国。因为严重的财政赤字,苏联无力进口粮食和基础生活日用品,为了维护苏共的内部团结的特权严重激起民愤。而由于高度独裁的政治体制加剧了危机的扩大化,整个国家经济危机应对最大的障碍就是政体本身,也就是戈尔巴乔夫和他那一帮苏共高层,经济上无力解决危机、政治上无法维持,苏联就在一大帮实权高层特权阶级为保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强行解散,戈尔巴乔夫则是一个替罪羊。

回答5:

想到苏联,你会想到什么词语呢?强大,繁盛,硬核,广阔……但这样军事过硬,强悍至极,威慑世界的超级大国在戈尔巴乔夫执政后的短短六年便崩溃解体,分散成15个国家,实在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