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比喻义和本义

2024-10-29 18:10:1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什么是词的本义、转义、引申义、比喻义?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我们查查“纲”这个词,第一个解释是“提网的总绳(多用于比喻

)”,如“纲目”“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第二个解释是“比喻事物最主要的部分(多指文

件或言论)”,如“纲领”“大纲”“提纲”。 再查查“兵”这个词,第一个解释是“兵器”,如“短兵相接”。第二个解释是“军人,军

队”,如“工农兵”、“兵种”、“骑兵”。第三个解释是“军队中的最基层的成员”。第四个

解释是“关于军事或战争的”,如“兵法”、“纸上谈兵”。 上面所说的第一个解释,就是“纲”和“兵”这两个词的本来的意义。一般地说,词的本义

就是它最初表示的意义,是对某一类客观现象的概括反映。在语言交际中,由于各类客观对象之

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人们就可能用称呼这一类对象的词,去称呼与这一类对象的特征有某种联

系的其他对象,这样就产生了一词多义的现象。 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意义,而这几个意义又是互相有联系的,这个词就是多义词。“纲”和

“兵”都是多义词。“纲”的第二个解释和“兵”的第二、三、四个解释都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

意义,都和本义有联系,因而叫作“转义”。 转义一般包括比喻义和引申义两种。比喻义是通过打比方产生的意义,“纲”的最初表示

“提网的总绳”,后来就比喻事物最主要的部分,形成了比喻义。引申义则是由本义推演而形成

的,像“兵”的第二、三、四的解释,都是由“兵器”的意义推演引申出来的,由“兵器”联系

到掌握兵器的军人和军队也可以称为“兵”;军队里的战士也可以称作“兵”;有关军事或战争

的法则可以叫“兵法”。 多义词在语言里是大量存在的,这是词汇丰富的一种现象。比如,“标兵”这个词的本义是

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我们平时说的“树标兵”,“标兵”用来比喻可以作为榜样的人

。“编辑”本来是指对资料或现成作品进行整理或加工,如“人民文学编辑部”,又可以引申为

作编辑工作的人,如“他是《人民文学》杂志的编辑”。“冷”这个词本义是“温度低”,又可

以转为“使冷”(水太烫,冷一冷再喝),“不热情、不温和”(态度很冷),“寂静、不热闹

”(冷清清、冷寂),“生僻、少见”(冷僻),“不受欢迎、没人过问”(冷门、冷货)等多

种引申义和比喻义。 那么,运用多义词,会不会在交际中产生歧义、引起麻烦呢?不会的。因为在一种具体语言

环境里,多义词表示的意义是单一的。说“这小孩喜欢吃铁蚕豆”,没有人会理解成这蚕豆是铁

做的,“铁”在这里表示蚕豆坚硬。不过,我们也要把多义词的每一个意义了解清楚,以便能准

确地谴词造句。 “春天来了,花开了”和“花钱太多”两句中的“花”是不是多义词呢?不是。这两句中的

“花”形同音同,但表示的意义毫不相干,它们是同音词,不是多义词。 另外要注意的是,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手法可是两回事。词的比喻义是这个词在长期

使用中已经固定下来的一个意义,“他是总工程师,担子很重”,“担子”比喻担负的工作责任

。“工程搁浅了”,“搁浅”本义是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这里比喻事情遭到阻碍,

不能进行。这不同于词的临时的比喻用法,我们比喻孩子们的可爱,说“孩子们像春天的花朵

”,像“花朵”是打比方,“花朵”的意义并没有发生改变。给你看一篇这个吧,是我以前找过的,谢谢采纳

回答2:

根据义项的多少把词义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多义词又分为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一般为专有名词,常见事物的名称,科学术语,音译外来词。
基本义:有一个义项是最基本、最常用的。
引申义: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比喻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是比喻义。特别注意词的比喻与同修时尚的比喻有区别。修时尚的比喻是临时打比方,而比喻义是词的一种固定用法。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回答3:

纸上谈兵的本义和比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