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结业报告或对护理的看法

2025-04-15 14:52: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您好! 护理是一门关怀的学科,在目前的护理教育中,非常有必要进行关怀教育,这是医学宗旨的体现,也是我们减少或消除医疗实践中种种“不关爱”或“医疗冷漠症”现象的有效途径。分析了关怀教育思想、护理教育中关怀教育的特点、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关怀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关怀教育;教育,护理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学会关心”是提交的报告题目。报告中指出,“学会关心”将是 21世纪教育所致力的目标,不管是解决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还是解决全球性问题,都需要倡导一种全球合作精神,要求人们站在全球的高度上来思考年轻一代的培养和教育问题,使他们从只关心自己的小天地里解放出来,不仅学会关心自己,还要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国家大事国家的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人权,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关心真理,关心知识和学习。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问题。确立一种关心关系。关怀教育理论的出现则顺应了这一潮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就护理专业而言,关怀是护理人员必须遵守的伦理规范,也是护生必须具备的素质,美国护理学会强调:现代护理实践的四个基本特征之一是建立和促进健康和治愈所需要的、体现关怀的关系。本文拟对关怀教育思想进行阐述,并对其在护理教育中的特点、现状及实施策略进行探索,以期对我国护理教育有所启发。 1 关怀教育思想的理论阐述 关怀思想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它的出现主要针对当今美国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出现了文化危机—关怀的缺乏。关怀思想从重视关怀理想、保存道德动力的基础出发,呈现出以关怀道德为核心教育,并且详细地提出有关人格的成长、道德发展、道德实践的重要性和方法。关怀思想认为,学校应以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为首要教育目标。关怀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学家诺丁斯。诺丁斯的关怀教育思想认为:首先,由于关怀人的基本需要体现了生存的意义,因此学校和教育就有义务满足学生关怀和被关怀的需要。其次,关怀的能力以及关怀的范围并不只是天生的,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发展起来。因此培养学生关怀的素养(包括付出关怀和接受关怀两个方面素质)、培养能够接受关怀和付出关怀的人就成为学校教育的目的。诺丁斯认为,要想使教师能够胜任培养会关心的学生这一任务,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关心者的身份出现,教师给学生示范关心,同时,让学生体验关心并学会关心。她认为教育最好围绕关心来组织,在不同的关心领域,我们会发现许多主题可以作为我们课堂教学、专题讨论、研究项目、阅读参考以及对话的基础。 2 护理专业关怀的特点 2.1 护理学科中生命关怀的专业理念 护理是由“nursing”演绎而来,含有抚育、扶助、保护、照顾幼小、病患等照顾。护理,有时被称为科学是要有自然科学的世界观,被称为艺术则是因为护理对象是人,在照护生命的生、老、病、死历程的基本需求中,护理不仅体现着自然学科的科技成分,更体现了人文学科的艺术性、关怀性。Leininger是当代第一位研究关怀的护理学家,她认为护理的本质是关怀,关怀是护理的中心思想.Orem认为关怀是一种治疗性的措施及手段,护理关怀是护士帮助病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的治疗性护理措施。Watson强调护理的中心思想是关怀,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杜友兰博士认为关怀是一种人性,是一种伦理的章程,是一种情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护理介入,没有关怀也就没有护理,由此可见,生命关怀的专业理念已渗入到护理学科中,护理专业关怀教育的特点之一表现为对生命关怀的强调。 2.2 护理教育中关怀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护理学会强调:现代护理实践的四个基本特征之一是建立和促进健康和治愈所需要的、体现关怀的关系。美国护理学院协会对护理本科生能力的培养中也提出了关怀及其相关的关怀价值观、关怀态度、关怀行为是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护理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即是专业道德,其中关怀是护理专业道德和准则的重要一条,关怀要超越情感,具有科学性和医学性。护理专业为人类提供关怀,护士只有更深入地了解护理关怀并具备关怀的能力,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而影响关怀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出除了个人成长经历,周围环境等的影响外,关怀能力也可以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学习,必要的实践、反思和体验,使之成为内部信念和价值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护理专业中翔教育的另一特点即它在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目前的医学教育中,非常有必要进行关怀教育,这是医学宗旨的体现,也是我们减少或消除医疗实践中种种“不关怀”或“医疗冷漠症”现象的有效途径。从本质上说,医学治病救人的宗旨是通过对人的关怀来体现的。我国传统医德强调“以人为本”、“医乃仁术”,要求医生通过“仁”来救人。这“仁”实际上就是关怀人,“术”是指医疗技术,两者密不可分。在仁与术的关系上,仁是医学的前提,术是实现仁的手段,仁与术的统一,是医学的本质。因而“以人为本”和“学会关怀”应当成为医学教育和医务人员自我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此外进行关怀教育也是学生认识和把握患者生病的体验,以便更好地进行护理的关键。生病给患者以独特的体验,使患者处于不协调、不平衡、失去能力和不舒适的状态,这种状态体现为患者对于自己所熟悉世界的一种丧失感,意味着一种生存状态的改变,一种个人在世界中存在本质的改变。当一个人生病时,他不仅仅在生物学躯体上具有某种特征,而且这些特征与他对自我的感受相关联。“患者并不是仅仅‘拥有’这个躯体。他或她就是这个躯体。结果期,患者不仅仅‘患有’某种病症,而是生存于他们的病情之中,例如患有多发性硬化症、关节炎、心脏病之类疾病的患者,他们就是以非常特殊的方式生活于一个失控的躯体之中,而不仅仅是患了某种疾病。生命给患者带来恐惧感、孤独感和无助感,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仅关注于患者的“身”更重要是关怀他的“心”,没有这种关怀,医务人员便不能很好地把握病人的病情,并进行有效的处理,而这种从社会、心理和身体等方面关怀患者的意识和能力也需要医学教育中的关怀教育来培养。 3 护理教育中关怀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人国目前虽然推崇整体化护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但在护理教育的分科上仍以疾病为分科依据,对人文化护理强调较少。长期以来,中国的护理教育大多就“病”讲“病”,而讲“病”时又是“病理、生理远远多于社会、心理”,医学内容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人文知识涉及较少。有研究表明,中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国外医学课程由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 3部分组成,其中人文医学类课程占学时比例以美国、德国为最多,达20~25%。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林菊英说:“比较而言,中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比例显然偏低了,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将人文、社会心理科学与医学科学统一起来,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她建议首先要从教育理念上充分认识到“立业先立人”,把人文学科的教育纳入护理教学核心范围,结合专业特点,增加心理学、人类发展与哲学、沟通交流、生命伦理与法规、美学、社会医学等。 4护理教育中关怀教育的实施策略 4.1 课程设置中体现关怀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关怀”教育的基础,这种教育并不是人文知识的灌输,而是人文精神的内化。在人文素质中,最重要的应当是思想道德素质,这是一个人,尤其是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方向。医学是充满人性的科学,“医乃生死所托,责任匪轻”,“至重惟人命,最难是医”。比起任何其他职业来说,医学对人的全面素质,尤其是人文道德素质的要求更高,这种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医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加大伦理学,尤其是传统伦理学关于修身的内容,而不仅仅单纯地介绍医德的若干原则和医学伦理学研究。此外,可以在专业课程加设护理理论中有关关怀的课程,使学生站在护理的视角体会护理中的关怀,护理关怀在临床中应用等。国外很多大学开设了护理关怀课程,设立了关怀中心,对护理中的关怀做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如何以华生的关怀理论为基础设置一门关怀与护理实践的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教授国际关怀现状及关怀相关理论,探讨关怀涵义;阅读关怀文献,从科学角度了解关怀效能,进而理解关怀的心理社会意义;教导学生练习关怀的表达技巧,使学生能运用人际互动技能与病人互动。分析生活中关怀与不关怀事件,于课堂上分享并反思自我的关怀经验。 4.2 透过实践活动实施关怀教育 行动是体验的源泉,实践是理解关怀知识,内化关怀观念的条件。“活动践行”教学重点在于引发学生的行为意向,强化学生的行为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临床实习或见习的时间和机会、参加帮助他人的社会性活动、自愿参加陪护工作、多到老人院和医院体验生活、多参加社会福利活动等增加实践关怀的过程及体会、感受通过日志的方法表达,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这种反思作为深度梳理,可使我们所经之事入脑、走心。其最基本的作用就像教育心理学所说的印痕回忆说一样,可以多提供一次复习有意义的生活事件的机会,使我们较充分地感悟出其中的意义,化经历为经验与体验,提升我们的道德人格。 4.3 关怀教育中注重师资的培养 关怀教育这种教育理念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要求。诺丁斯认为,要想使教师能够胜任培养会关心的学生这一任务,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关心者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作为训练者或指导者。关怀教育的内容是一个宏博的知识体系群,既有人类的身体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又有人际交往知识、职业知识、社会生活知识等。教师应尽量作好满足学生各方面求知的知识准备,从而有效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使命。对于护理教师而言,更应该掌握护理中有关关怀的理论,充实自己的护理理论知识。如华生的关怀护理理论虽属于一个相对年轻的理论,但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被广泛应用和研究。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ICU、NICU、儿科护理、老年护理、肿瘤病人护理、AIDS病人护理中。在护理教育领域也应用于课程设置中。因此护理教师知识体系中增加华生的关怀护理理论,可以将关怀理论用于指导临床工作,以身教的形式为学生示范关怀在临床中的应用。 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下,医学丢失人文内容。许多医务工作者忽视对病人精神呵护,不关怀患者的体验、心理问题,不了解患者的背景,缺乏人文精神,缺乏关怀。在关怀教育思潮的影响下,西方很多医学教育及护理教育者已经意识到医学教育中培养人文关怀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毕竟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医学不可能是单纯的医学技术,而是把握医学与人文的内在和谐性,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医学。对于护生的关怀教育将是护理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点问题,这也是21世纪护理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