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作物体内全磷(P2O5)含量一般占干物重的0.2%~1.1%,大多数作物磷的含量在0.3%~0.4%之间。它们以有机和无机态存在于植物体内,其中有机磷约占全磷的85%左右,主要以核酸磷脂、磷酸脂和植素等形态存在;无机磷(P)约占全磷的15%左右,主要以钙、镁、钾的磷酸盐存在。无机磷含量虽少,但其消长与磷素营养水平极为密切。因此,可通过测定作物某一部位中无机磷的含量来判断其磷营养状况。
作物体内含磷量的多少与其种类、生育期、组织器官有关。一般规律是:油料作物含磷量高于豆科作物,高于禾谷类作物;作物生育前期作物含磷量高于生育后期作物;作物幼嫩器官的含磷量高于衰老器官;繁殖器官高于营养器官;种子高于叶片,叶片高于根系,根系高于茎秆。此外,环境条件和供磷水平对作物体内的含磷量有很大影响,如低温干旱时,作物含磷低;当土壤有效磷含量高时,作物的磷含量也有所增加。
磷在作物体内的分布、运转与作物代谢和生长中心的转移有密切的关系。它比较集中分布在含核蛋白较多的新芽和根尖等生长点,并向生长发育旺盛的幼嫩组织中运转,表现出明显的顶端优势。因此,磷的再利用率高达80%以上。到成熟时,叶片和其他营养器官中的磷转移到繁殖器官,以植素的形态贮藏。
磷的营养功能详见第一章。
作物对磷的吸收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吸收,通常根细胞和木质部汁液中磷酸盐的浓度是土壤溶液中磷的几百倍。植物根摄取磷主要通过根毛吸收,根毛量多,吸收面积大所以吸磷量也多。在缺磷的情况下,有的作物为适应环境往往是根毛增多,扩大吸收面积。作物主要吸收正磷酸盐,也能吸收偏磷酸盐和焦磷酸盐。磷酸的三价酸根中,存在于pH>9的碱性介质中,一般作物都很难生长,故对作物供磷也无实际意义。此外,作物也能吸收某些有机态磷,如己糖磷酸脂、蔗扩磷酸脂、甘油磷酸脂和核糖核酸等。因此,在生产中增施有机肥亦能改善作物磷营养。
磷在植物体内的运动速度较快,而且可向上向下移动,所以再利用率高。转运率为吸收量的70%~80%,比氮的运转率还高。幼叶中的磷不仅来自根系,而且还来自老叶。因此,磷作基肥、种肥或早期追肥,对保证作物正常的磷营养,提高磷素的利用率有重要意义。磷肥施用过晚,对产量和品质起不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