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问题之前,先来介绍一下三国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夷陵之战。前两场战役可以说是近乎被公认,但不少人却对于夷陵之战存在疑惑。规模上,夷陵之战比不上渭南之战和石亭之战。意义上,形成三国局面的似乎是襄樊之战。那为什么夷陵之战最终会成为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呢?
官渡之战,袁绍军队11万,曹操军队2万,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更是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也使得曹操早早的从三国诸侯征伐中早早出身,掌握军事上的主动权。
赤壁之战,曹操军队20万,孙刘联盟军队5万,结果孙刘联盟以少胜多,从此之后曹操几乎放弃了跨江作战,也放弃了一统天下的想法,三国的局面初步形成。
夷陵之战,刘备军队5万,孙权军队5万,双方实力相当,结果以刘备全军覆灭来结束。无论是规模还是意义都不能使它成为三国前三的战役,但是夷陵之战位列三大战役的主要是因为夷陵之战的意义和影响极为深远。
根据《三国志》等的记载,夷陵之战后,东吴守住了荆州,但是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可以说是蜀汉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夷陵之战前,蜀汉是一个发展的趋势,甚至于能够与曹操争雄,夷陵之战后,尽管诸葛亮北伐也不过是在延续蜀汉的生命,也就是说夷陵之战的失败,几乎等同于蜀汉的灭亡。同时夷陵之战也对三国鼎立的稳定局面做了铺垫,夷陵之战前,三国的疆域不断变化,大小战争也是不间断。但在夷陵之战后,魏蜀吴三国的实力基本趋向稳定,战争局面得到初步缓解,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蜀汉和东吴之间的夷陵之战,是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开展的,这次战争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却造成了蜀汉损兵失地,战略转为防守,丧失进攻能力,初步形成三国鼎立的形式。
夷陵之战之所以成名不在于战役规模的大小,而是因为他成为了蜀国国力由鼎盛到下滑的一个转折点,这场大战也真正完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场战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蜀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夷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正因为有着那么大的影响,因而与曹袁之官渡、魏吴之赤壁并称为三国三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