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权利大小不同
1、国师: 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并没有实际的官职权利。在周朝的时候国师的称呼,为辅弼国君之官。秦废。汉复置。晋代避司马师讳,曾把这个称号改作太宰。晋之后复称太师﹐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但并无实职。
2、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一人之下(皇帝),万人之上。
二、设立年代不同
1、国师:一般以北齐时代(550—577)法常为始。
2、丞相:秦武王正式设丞相,西汉承袭。
三、代表人物不同
1、国师:法常、神秀禅师、吴景鸾、杨筠松、丘处机等。
2、丞相:李斯、萧何、曹操、诸葛亮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丞相
1.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佛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有时也作为僧官的一种。中国高僧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以北齐时代(550-577)法常为嚆矢。据《佛祖统纪》卷三十八载,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诏高僧法常入宫讲《涅盘经》,尊为国师,国师的名称以此为始。同时又以沙门法上为大统,统治天下僧尼,亦尊为国师。但从唐法琳《辩证论》卷三僧“实国师”的记载看来,则北周(557-581)时也有国师的称号了。
2.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3.国师是佛教徒高僧,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丞相的权利大。
1.国师出现的时间应比丞相晚些,秦朝就有丞相了,李斯不就是嘛。而国师应是宋元时出现的吧。佛教引入中国也不过是东汉时期吧,比秦朝晚。自然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比丞相晚些。具体的也没查,因为不是搞历史的。2.国师大多是与教派有关,从事的多是人的精神方面的,人的教化多些,多是皇帝的咨询人,从事一些问题方面的,很少涉及政治;而丞相却是从事政事。但又由于中国的封建历史的原因,又成为皇帝的老师,便影响着政治。3国师嘛,一国之师,总是教化的多些。多管理教派。中国历史中,信教的人又特多,因多处于社会低层,多把精神寄托在宗教上,故此佛教才在我国发展的快,历史上许多皇帝都兴起过灭教,但却发现灭不掉,却给国家创出了更多的灾难,便顺起听民意,允许宗教的发展。
但宗教人多便成了国家的隐患,聪明的皇帝便设国师,来表明皇帝是允许宗教的存在的,但另一面却暗示着宗教也听命于皇权的,且有国师去管理国家的宗教,宗教人员谁还敢胡来。4。至于国师的权力大,却不敢认同。看小说看的吧。对于国师的权力,政权吗?不太可能吧。国师权力大,也是在历史上某一特定时期某一皇权授命的吧。因为皇帝中的许多问题都需咨询他便显的他在历特定历史上影响力就大了,多是越权的表现。想想为什么国师多出于佛教,而佛教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之重,便可想而知。个人之想,只做参考!
国师和丞相的权利和作用是不一样的:首先,国师是为了统治者长生不老而专门设立的一个闲职,专门为皇帝找寻不老的偏方之类!一般不许参与国事!然而也有例外,遇到昏庸的皇帝,国师也就有了参与国事的机会了!
丞相(宰相),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一个人了,多为皇帝的左右手,是民间说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为皇帝处理政务!
国师一般就是和尚道士之类的,丞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或者国务卿!国师从来不过问国事,只是跟皇帝探讨佛经道学之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