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8年部门决算报表体系由哪几部分构成?
2008年度部门决算报表体系包括基础数据表、填报说明、分析报告和分析表4个部分。其中,基础数据表包括主表、附表和补充资料表,主要反映预算单位资金收支、资产负债、人员机构、资产配置使用以及事业发展成效等信息;填报说明主要用于解释和说明决算汇编的基本情况、公式审核情况以及决算编报中的特殊事项,以对部门决算报表与单位会计账的差异进行说明,提高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分析表是通过设定的分析表样和决算软件的自动提数功能,重点从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性资金收支和有关政策性指标的落实等方面,对部门决算数据进行分析,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清晰、直观的决算分析资料;分析报告是在基础数据表、填报说明和分析表的基础上,全面反映部门(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事业发展情况的综合财务报告。
二、2008年部门决算基础数据表具体由哪些报表组成?
基础数据表根据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主表、附表、补充资料表3个部分。
1.主表部分:主要反映预算单位财务收支、预算执行以及资产负债情况,除“收入支出决算总表”和“资产负债简表”外,各表均按政府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进行填报。具体分为:
(1)综合收支报表(4张):全面反映预算单位各项收入、支出和资金结余情况。
(2)支出明细表(3张):反映预算单位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具体用途,需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填报明细情况。
(3)项目收支表(3张):反映预算单位项目资金收支余情况,需按具体项目名称填报明细情况。
(4)财政性资金表(4张):反映预算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拨款和预算外资金的收支余情况。
(5)资产负债表(1张):反映预算单位年初和年末的资产负债情况,按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选择填列。
2.附表部分:主要反映预算单位资产、机构人员、非税收入等与财政预算管理密切相关的信息。具体分为:
(1)国库集中支付拨款报表(1张):反映预算单位本年度实行国库集中方式的财政性资金指标使用和结转情况。
(2)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2张):反映事业单位净资产中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增减变动情况。
(3)资产情况表(2张):反映预算单位各项资产变动及国有资产收益情况,根据当前国有资产管理需要设置各项指标。
(4)机构人员表(3张):反映预算单位机构、人员和学生学员明细情况,按照目前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供给方式以及教育部门统计口径设置指标。
(5)非税收入表(2张):反映预算单位征收并已上缴或应缴未缴财政部门的各项非税收入情况,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政府收入分类科目进行填报。
3.补充资料表部分:主要反映财政财务管理需要的统计信息,具体包括:
住房改革补充资料表(1张):反映预算单位住房公积金业务收支和增值收益分配使用情况,仅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填报。
行政政法补充资料表(2张):反映预算单位政法经费的支出决算情况,由有相关科目支出的单位编报。
教科文补充资料表(1张):反映科学事业单位收支及科研人员、科研产品、地震事务等相关业务指标统计情况,由科学事业单位、地震事业单位编报。
社会保障补充资料表(3张):反映医疗机构业务收支及重要业务指标统计情况,由卫生部门、中医管理部门所属社会保障医疗机构编报。
三、2008年部门决算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008年按照“体系不变,格式微调”的原则,部门决算主要做了如下调整:
1.简化国有资产相关报表。为提高国有资产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对国有资产相关报表进行了简化,取消了资产情况表中本年增加、本年减少及年末数的其中项,并按照国家标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 14885-94)及其第一号修改单对固定资产的指标分类及填报口径进行了规范,设计增加了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合理区间的审核。
2.调整附表中相关人员分类。为准确统计单位年末人员基本情况,对附表中人员分类及相关填报口径作了进一步明确,其中基本数字表中的年末实有人数进一步细分为一般预算财政拨款开支人数、一般预算财政补助开支人数、经费自理人数,机构人员情况表中的年末实有人数增加了按经费供给方式进行的分类。
3.调整非税收入征缴情况表。为准确反映实行分成体制的非税收入进行分成上缴的情况,在“已缴国库”和“已缴财政专户”指标下新增了“缴入本级国库”、“缴入非本级国库”及“缴入本级财政专户”、“缴入非本级财政专户”指标;根据2008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调整情况,将彩票公益金收入调整在“政府性基金收入”反映。
4.删减部分补充资料表。为进一步加强补充资料表利用率,提高补充资料表信息质量,同时避免数据重复,对补充资料表进行了适当精减,减少了《教科文事业发展情况补充资料表》和《水利建设基金水利工程基本建设支出明细表》,同时增加了补充资料表与主表部分的审核。
四、2008年部门决算软件审核公式的作用和把握原则有哪些?
2008年部门决算软件审核公式分为基本平衡公式、逻辑性公式和核实性公式三种类型,其作用和把握原则如下:
1.基本平衡公式:用于审核表内平衡关系。软件中公式报错表现为红色。应保持公式审核全部正确,不出现报错信息。
2.逻辑性公式:用于审核表内、表间相关数据逻辑关系。软件中公式报错表现为橙色。原则上不应出现报错信息。如有公式报错,单位经核实并出具相关文件依据等,可保留报错信息,并在填报说明中列示有关依据。
3.核实性公式:用于审核表内、表间有关数据的合理性。软件中公式报错表现为绿色。如有公式报错,单位应根据会计账簿和有关台账进行核实,有错调整,无错保留,并在填报说明中进行说明。
五、单位设置多套账应如何填报部门决算报表?
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只能报送一户单户报表,如果单位设置了多套会计账,应将各套会计账数据合并后填列一户单户报表,或使用决算软件的报表汇总功能,将各会计账数据进行单户录入并汇总后,使用“报表类型修改工具” (“报表类型修改工具”在部门决算报表软件程序下的“辅助工具”中)将汇总报表修改为“单户”,而后调整上报该“单户”报表即可。
六、如何使用“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
为加强部门决算报表与单位所执行的11种会计制度的衔接,统一报表的填报口径,单位应根据所执行的会计制度参照《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进行了相关报表的填报。其中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在填报“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及其他涉及基建资金的报表时,应参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明确的填列方法填列;执行其他会计制度的单位在填报“收入决算表”(财决03表)、“支出决算表”(财决04表)及“资产负债简表”(财决08表)时,应参照相应的会计制度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所明确的口径进行填列。
七、2008年部门决算编报范围包括哪些?
2008年部门决算编报范围与部门预算一致,即不包括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单位以及由财政直接列支的未拨付到部门预算单位的资金。具体为:
(1)纳入部门决算编报的单位范围:按照预算编报口径编报部门决算,即: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部门和单位,同时纳入部门决算范围;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单位,也不纳入部门决算编报范围,以便于进行预决算对比分析。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地区,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范围编报本套决算。
(2)纳入部门决算编报的资金范围: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单位的全部资金都应纳入部门决算编报范围,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拨款、预算外资金拨款等财政性资金应与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的拨款对账单核对一致;由财政部门列收列支的未拨付到部门预算单位的资金不纳入部门决算编报的资金范围,但该部分资金须另行在财政部门的代编表中反映。
八、2008年部门决算中基本建设类资金如何反映?
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应将基本建设类资金与行政事业类资金合并填报部门决算报表,并应将基本建设类资金的收支情况单独填列“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反映。对于通过“结转自筹基建”科目转入基建账的自筹资金收支,为避免重复反映,单位应按基建实际收支数反映,不反映单位内部转账过程,即行政事业类收支中不再反映转账部分的资金。如果单位有发展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资金,但未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仍应填列“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并单独反映该部分资金的收支情况。
九、独立核算机构的概念应该如何把握?
独立核算机构数是指纳入决算编报范围的经各级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批准且财务上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数。独立核算单位采取单户录入时独立核算机构数为“1”,且与独立编制数相等;财务统一核算单位进行汇总录入时,独立核算机构数为“1”,且大于独立编制数,此时的独立编制数反映实行财务统一核算的实际机构数。此外,对2008年部门决算独立核算机构的填报进一步明确要求为:第一,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独立编报单位预算的单位,在部门决算中都应列为独立核算机构,应编报单户决算报表;第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方式的预算单位,由于其作为预算执行和会计核算的主体地位不变,应列为独立核算单位,逐户上报决算;第三,对于实行乡财县管、由乡镇中心小学集中核算的村办小学(不包括派出的教学点),可按独立编制机构反映,而不作为独立核算机构报送决算。
十、2008年部门决算报表的录入级次有何要求?
2008年部门决算报表录入级次确定的原则是:纳入部门决算编制范围的预算单位都应采取逐户编制和录入报表的方式。对录入级次的具体要求为:
1.省、市级预算单位原则上应逐级进行分户录入,系统垂直管理的部门(单位)必须逐级进行分户录入。
2.县级预算单位原则上应分户录入到二级预算单位,且应按财务管理关系或预算管理级次逐级汇总并建立决算数据的树型结构。
3.乡镇级预算单位原则上应分户录入到一级预算单位。
4.按以上要求进行录入导致录入级次、录入方式改变的,单位在分户编制报表时需在报表封面中“新报因素”项内选择“3 报表类型改变”,同时要确保拆分的分户录入数据与原汇总录入数据衔接一致。
十一、如何填列封面信息中的部门标识代码?
部门标识代码按照单位财务或归口管理的部门、机构比照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选择填报。部门标识代码以“三位数”表示,以“1”开头的为人大、政协、检察院、法院机构代码;以“2”开头的为党委直属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代码;以“3”开头的为政府各部门代码;以“4”开头的政府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事业单位代码;以“5”开头的为国家级经济实体代码;以“6”开头的为综合性行业协会代码;以“7”开头的为全国性人民团体、民主党派机关代码。单位应准确选择相应的部门标识代码,如代码库中无对应机构则在相应机构分类下选择“其他”部门填报。
十二、行政单位能否同时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
根据有关规定,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是一个预算执行主体,也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预算单位应根据单位性质,选择执行相应的会计制度,一个预算单位不能同时执行两种会计制度。
十三、经费差额表和调整表的使用范围有哪些?
经费差额表和调整表一般仅由一级预算单位使用,其中经费差额表由一级预算单位代资金使用单位编制报表或单位向非本级财政部门编制报表时使用;调整表由一级预算单位对上下级单位收入、支出汇总虚增数进行剔除时使用,不得用于调整基层单位上报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数据。经费差额表需以正数,调整表需以负数填报相关表,一般不填报财决08表、财决附06表和财决附07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
十四、事业单位动用住房改革支出财政拨款结余如何列报决算?
为规范和统一事业单位动用住房改革支出财政拨款结余的决算填报方式,根据财政预算管理和有关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本年如动用事业基金中历年滚存的住房改革支出财政拨款结余,编报决算时应在“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7-1表)的“本年支出”栏反映实际用途,在“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栏反映资金来源。“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2表)同此反映。
十五、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决算表(财决06-1表)中的项目名称如何填报?
财决06-1表中的项目名称需根据部门预算安排的具体项目名称进行填报,对于项目较细较多的情况可填报到项目大类。当年完工的一次性项目需在项目名称中标注“当年完工项目”;自筹资金安排的项目可打捆反映,且需在项目名称中标注“自筹项目”。
十六、省级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资金在部门决算报表中如何反映?
根据《江西省省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预算结余资金处理的有关规定》(赣财库[2006]46号)规定,从2006年底起省级部门对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按新规定执行,即省级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经财政部门核准后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当年进行账务处理,将其确认为当年的收入并增加相应的资产(增设“财政应返还额度”会计科目予以反映)。因而省级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资金应在部门决算收入表中的“财政拨款收入”指标项内进行反映,即“财政拨款收入”应为预算单位当年实际收入数与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数之和,同时,预算单位实际结转下年使用的年终结余数还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财政应返还额度”项内填列。
十七、财政性资金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执行情况表如何填报?
预算单位应在确保与财政部门对账一致的基础上,根据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执行情况表填报“财政性资金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执行情况表”(财决附01表)。表中“待核批结转预算指标”指本年度未执行完的预算内、外指标(省级预算单位填报时该指标仅指预算内指标),包括年终预算指标结余和用款计划结余两部分,且其中待核批结转的预算内指标应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财政应返还额度”年末数一致。
十八、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等收入征缴情况的填报有哪些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在填报本单位征缴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或政府性基金等收入情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行政事业单位在年终前应按规定将其征缴的各项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全部上缴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各类收入汇缴专户年终余额必须为零。
2.编制决算报表前,单位应就各项收费或基金等收入的征缴数额与财政部门进行认真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填报。核对内容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的实际缴存数额(包括缴存国库及缴存财政专户)。
3.填报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征缴情况时,需按实际征收的收费或基金项目进行选择填报,如报表中无对应收费项目,单位可选择对应部门的“其他”项填报。
4.实行分成体制的非税收入,单位应根据实际征收数额分缴入本级和缴入非本级进行填列。如果实行分成体制的非税收入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目级科目(如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中央与地方分别使用“103013301”与“103013302”目级科目),单位应根据各级分成比例拆分填列。
十九、部门编报决算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部门在进行本部门、本单位的决算编报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全面反映预算单位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及各项资金管理情况。单位作为单户录入报表时,应填报反映单位整体情况的全套报表,不得出现漏填资产负债表、人员机构表、基本数字表等的情况。
2.准确填报单位决算数据。各级预算单位应在与财政部门进行充分对账后,准确填报决算数据,并应确保上下年度决算数据的衔接。与财政部门对账的内容包括单位预算内财政拨款收入、预算外财政专户核拨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征缴入库(户)数、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等。
3.真实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填制部门决算报表应以单位会计账为基础,做到与会计账目、与部门预算紧密衔接,真实反映单位财务信息,不得出现瞒报、漏报、虚报行为。此外,单位上报部门决算数据应与其向财政部门报送的其他相关报表数据相衔接,如单位年末实有人数应与其上报的“地方财政供给单位人员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一致;单位基建资金占用和来源数额与“财政性资金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决算报表”中的相关数据一致。
4. 认真审核单位决算数据。部门应认真审核、分析所属单位上报的决算数据,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督促纠正不规范财务会计行为,加强指导本部门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主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审查及财务管理规范性的检查。
5.规范部门决算报送程序。单位应按财务管理关系或预算管理级次上报部门决算,不得出现重复报送的情况。特别是条管单位、驻外单位不得重复报送部门决算,造成人员、机构等的重复(如存在非本级财政拨款,只向拨出单位报送经费差额表)。
二十、部门编写部门决算分析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
部门决算分析,是以部门决算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照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资产负债情况等重要指标的比较分析,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绩效做出判断、评价和预测的一项管理活动。部门决算分析应达到正确评价本部门、本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示部门、单位在经营与财务上的利弊得失,合理推断部门、单位的发展趋势,为改进部门、单位的管理水平提供必要决策支持的目的。因此部门、单位在编报部门决算报表的同时,撰写决算分析报告是非常必要的。
部门决算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1.本部门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部门、单位的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当年事业开展情况等。
2.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分析。包括收入支出结构分析、收入支出趋势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资产负债情况分析、其他指标分析等。
3.本部门本单位财政财务工作情况及下年度工作计划。
4.本部门本单位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部门决算报表填报说明。
二十一、财政部门编写本地区部门决算分析应注意哪些问题?
财政部门编写本地区部门决算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决算分析应能结合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结合财政体制改革等内容,对部门事业发展及政府财政支持与事业发展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2.决算分析要通过对部门决算报表的分析,发现部门、单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财政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3.决算分析要通过文字、数字、图示、表格等多种分析方式,采用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充分挖掘决算数据价值。
4.决算分析报告中要体现本地区本年度部门决算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以及对改进部门决算工作,完善部门决算报表的意见和建议。
二十二、2008年部门决算报表报送要求有哪些?
省直部门和各设区市财政部门需按规定时间及时上报部门决算数据(包括纸质报表和电子数据)。省直部门和设区市财政局可在省财政厅进行集中会审时先上报电子数据,会审结束后,上报正式的纸质报表。正式上报的部门决算报表(以“万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省直部门按预算科目分“类、款、项”打印,各设区市财政局按预算科目分“类”打印)、部门决算分析说明等相关资料统一用A3纸打印装订,并应确保纸质报表与电子数据相一致。正式上报的纸质报表应按照上报文件、填报说明、分析报告、决算报表的顺序装订,并应在封面上加盖单位公章及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印章。
一、2008年部门决算报表体系由哪几部分构成?
2008年度部门决算报表体系包括基础数据表、填报说明、分析报告和分析表4个部分。其中,基础数据表包括主表、附表和补充资料表,主要反映预算单位资金收支、资产负债、人员机构、资产配置使用以及事业发展成效等信息;填报说明主要用于解释和说明决算汇编的基本情况、公式审核情况以及决算编报中的特殊事项,以对部门决算报表与单位会计账的差异进行说明,提高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分析表是通过设定的分析表样和决算软件的自动提数功能,重点从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性资金收支和有关政策性指标的落实等方面,对部门决算数据进行分析,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清晰、直观的决算分析资料;分析报告是在基础数据表、填报说明和分析表的基础上,全面反映部门(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事业发展情况的综合财务报告。
二、2008年部门决算基础数据表具体由哪些报表组成?
基础数据表根据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主表、附表、补充资料表3个部分。
1.主表部分:主要反映预算单位财务收支、预算执行以及资产负债情况,除“收入支出决算总表”和“资产负债简表”外,各表均按政府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进行填报。具体分为:
(1)综合收支报表(4张):全面反映预算单位各项收入、支出和资金结余情况。
(2)支出明细表(3张):反映预算单位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具体用途,需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填报明细情况。
(3)项目收支表(3张):反映预算单位项目资金收支余情况,需按具体项目名称填报明细情况。
(4)财政性资金表(4张):反映预算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拨款和预算外资金的收支余情况。
(5)资产负债表(1张):反映预算单位年初和年末的资产负债情况,按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选择填列。
2.附表部分:主要反映预算单位资产、机构人员、非税收入等与财政预算管理密切相关的信息。具体分为:
(1)国库集中支付拨款报表(1张):反映预算单位本年度实行国库集中方式的财政性资金指标使用和结转情况。
(2)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2张):反映事业单位净资产中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增减变动情况。
(3)资产情况表(2张):反映预算单位各项资产变动及国有资产收益情况,根据当前国有资产管理需要设置各项指标。
(4)机构人员表(3张):反映预算单位机构、人员和学生学员明细情况,按照目前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供给方式以及教育部门统计口径设置指标。
(5)非税收入表(2张):反映预算单位征收并已上缴或应缴未缴财政部门的各项非税收入情况,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政府收入分类科目进行填报。
3.补充资料表部分:主要反映财政财务管理需要的统计信息,具体包括:
住房改革补充资料表(1张):反映预算单位住房公积金业务收支和增值收益分配使用情况,仅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填报。
行政政法补充资料表(2张):反映预算单位政法经费的支出决算情况,由有相关科目支出的单位编报。
教科文补充资料表(1张):反映科学事业单位收支及科研人员、科研产品、地震事务等相关业务指标统计情况,由科学事业单位、地震事业单位编报。
社会保障补充资料表(3张):反映医疗机构业务收支及重要业务指标统计情况,由卫生部门、中医管理部门所属社会保障医疗机构编报。
三、2008年部门决算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008年按照“体系不变,格式微调”的原则,部门决算主要做了如下调整:
1.简化国有资产相关报表。为提高国有资产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对国有资产相关报表进行了简化,取消了资产情况表中本年增加、本年减少及年末数的其中项,并按照国家标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
14885-94)及其第一号修改单对固定资产的指标分类及填报口径进行了规范,设计增加了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合理区间的审核。
2.调整附表中相关人员分类。为准确统计单位年末人员基本情况,对附表中人员分类及相关填报口径作了进一步明确,其中基本数字表中的年末实有人数进一步细分为一般预算财政拨款开支人数、一般预算财政补助开支人数、经费自理人数,机构人员情况表中的年末实有人数增加了按经费供给方式进行的分类。
3.调整非税收入征缴情况表。为准确反映实行分成体制的非税收入进行分成上缴的情况,在“已缴国库”和“已缴财政专户”指标下新增了“缴入本级国库”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