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观察内容:喜羊羊超市
班级:中(2)班 观察者:黄见敏
幼儿游戏情况及分析:
今天观察幼儿的角色游戏,看到的是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由轻松的状态,但也感觉到幼儿的角色游戏依旧停留在最初阶段,孩子最大的快乐来源于你买我卖,而缺少真正的交互和游戏情节,并没有最大程度的发挥角色游戏对孩子的促进作用。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也想到了很多问题:
1、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如何体现?
2、角色游戏的内容是否越丰富孩子就玩得越好?
3、教师提供的材料是否越多越好?
4、教师营造的游戏环境是否有利于孩子间的交往?
5、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相互间的交往?
今天共开设的内容、人员分配及活动内容:
(1)烧烤区:2人
烧烤区是今天新开的项目,所以店里的小朋友也很积极,参与的小朋友也很多,大多数小朋友都到小吃店逛了一圈,但是服务似乎还跟不上,所以王永浩不停的叫:东西好了没有,我都饿死了。
建议:教师可以带幼儿去参观一下烧烤区,可以发动幼儿制作菜谱,并为幼儿提供食粮的餐具,并学习必要的接待礼仪。
(2)食品区:2人
今天陈浩磊、宋佳阳小朋友表现挺好,既能用语言和顾客交往,还能在有空的时候整理物品,顾客还是比较多,但有的时候顾客扔下钱拿了东西就走。
存在问题:在没有人购买的时候,食品店里的服务员就会显得无所事事,而且幼儿买卖的行为太单一,而且非常的随意。
建议:是否可以请三个服务员,两个上班,一个休息,大家轮流,这样就使得三个幼儿有了上岗机会,既给两个服务员提供了交往的机会,也满足了幼儿想到其他区域玩的欲望。另外是否能够在适当增加食品店的品种,并有不同的标价,帮助幼儿学习初步的货币价值意识。
(3)水果、蔬菜区:1人
今天的菜场生意清淡,可能和烧烤区有关,因为今天烧烤区为新增设的,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没人买菜了。而且一开始只有一个服务员,一个人干坐着。
建议:三个有关于购物的主题是否能够和在一起,然后有明确的标示,并有不同的价格标签,也可以增加一些食品加工之类的,以丰富购物主题的内容。
活动反思: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发现孩子们都很喜欢当店员,顾客与服务员之间能有基本的对话。孩子们对烧烤区的兴趣较浓厚,蔬菜区却略显清淡,在下次活动中,我们会考虑将这两个区进行合并,生意互补。还有在活动中,孩子对钱使用的很快,导致钱不够用,我们考虑是否可以增设一个“银行”,不仅增加角色,而且解决钱的流通。同时,还可以丰富幼儿的交通方式,不要总是走着去很累,可以增设一些交通,如公交车、的士等。
总之,角色游戏的指导需要经过观察游戏——发现问题——调整策略——继续观察——总结游戏的阶段,这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根据问题制定策略,并在下一阶段的游戏中进行再观察,也许调整后的策略不一定对游戏有帮助,但是只有在反复观察、调整、思考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找到真正促进幼儿游戏发展的途径,而且及时对自己的反思过程进行记录,就是形成正确指导策略的基础。也许今天我所看到的角色游戏也很片面,因为一、二次的观察存在着一定偶然性,我所提出的建议不知道是否可行,但是这也许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并能去思考并积极地寻找解决方式,幼儿的游戏始终属于动态状态的,游戏中存在问题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行为定策略,使角色游戏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而不是一个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原地踏步的简单的重复过程,我们所要做的是通过幼儿相互的交互,合作促进其对材料的运用能力,对语言的运用。
分享
红博之窗2010-11-16 10:14:32 [举报]
观察内容:娃娃家(3)
观察班级:小(2)班
观察者:郑燕
活动准备:
1、娃娃家所需的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内有桌、椅、电视、电话、床等)。
指导要点:
一、启发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自己的,从而引申到幼儿身上,让幼儿讨论:如果自己当娃娃的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爸爸可以做什么?妈妈可以做什么?
二、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教师根据幼儿扮演角色的意愿,将幼儿分为两人一组,并带领幼儿到“娃娃家”的场景中开展游戏。
2、教师巡视,介入指导:
〈1〉让幼儿明确自己所扮角色的简单职责,并能说出对方所扮角色的称谓如“他是爸爸。她是妈妈。”
〈2〉提醒幼儿掌握正确抱娃娃的姿势及给娃娃喂饭的方法。
〈3〉鼓励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大胆参与游戏,体验和同伴游戏的乐趣。
〈4〉继续提醒幼儿要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会轮流使用玩具
活动反思:
通过前2次的游戏后,幼儿对如何进行娃娃家的游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的经验,于是这次活动将小朋友们进行角色分配,有的人演爸爸有的人演妈妈。在观察中发现小朋友们有了自己的角色后玩的更开心了:比如思钿会抱着娃娃说“不哭我是妈妈”而扮演爸爸的曾弈会在一边像模像样的煮东西。
从此次游戏的情况看,前2次小朋友出现的问题和娃娃家中的游戏材料的使用和一些常规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本次活动通过游戏角色的分配和教师对常规的强调,使的幼儿慢慢形成了较良好的游戏常规.
但在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对爱护玩具材料的常规要求做的还不太好,比如:在游戏中,几个男孩子在抢娃娃家的灶,于是他们把桌子旁边的东西碗啊盘子啊什么的,全部扫到了地上,但是他们根本没有去捡,而是继续的去抢;还有的小朋友不玩的东西不重新放在篮子里,而是随手一扔就不管了.因此在下次游戏开始时,教师要先进行强调,先给小朋友们说一说让幼儿思考这种行为对不对,哪错了,应该怎么做,教育幼儿游戏材料要爱护,如果损坏了小朋友们就没的玩了,大家要把幼儿园的东西当成自己家的玩具好好爱护,不要互相争夺,要互相谦让。
红博之窗2010-11-16 10:18:59 [举报]
中班幼儿游戏观察记录及反思
班级:中一班 教师:郭英 时间:10月13日
内容与过程
角色游戏“小吃店”已经开展两个月了,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在今天的活动开始,我和幼儿一起回忆了“小吃店”游戏中的主要角色和他们各自的工作任务。游戏开始前,我问幼儿是自己商量分配角色还是老师分配,幼儿的回答是自己分配角色。我就让他们分组商量,我不知道他们商量得怎样,但要给他们尝试的机会,游戏开始了,我把玩具分到个组,尽管在游戏前我一直提醒幼儿不要抢玩具,但仍然有几个幼儿一见到玩具抱着玩具,生怕自己没得玩。这时,我发现有的组分配角色较好,有厨师、服务员和顾客。有的组只有厨师和服务员,而没有顾客,在我的提醒下,他们就改变了一些角色。在游戏过程中,罗曼佳琪和陆宇航扮演得比较好,叶轶凡当顾客时就很耐心地坐在位置上等待,我看到卓子欣当厨师当得很认真,而且还有对顾客说“你觉得好吃吗?”“要不要加点调料”等。还有几个幼儿也表现得不错。可还有一部分幼儿对玩具感兴趣,忘记了自己的角色。在老师的提醒下,有几个幼儿回到角中。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幼儿朦胧了角色意识,以致游戏没办法玩下去。游戏结束时,幼儿学会整理玩具,但整理得不够整齐。
幼儿行为分析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和自我的主见,在游戏中,教师不需要一味地为孩子们解决问题,而是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
教师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要以平行介入的方式帮助幼儿,让游戏继续开展下去。
反思与推进
在游戏开始,全班幼儿都会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而且还有了自我的主见,但角色意识不够强,有的幼儿只会摆弄玩具,不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与的有幼儿能按角色要求行动,但表演一般。还有一些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
在知识准备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继续请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带幼儿去小吃店参观。老师提供有关的资料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玩具分组开展活动。增强幼儿对角色的理解。
红博之窗2010-11-16 11:11:41 [举报]
·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观察反思·
地点:小三班 背景:布置娃娃家环境 时间:2010年10月19日
教师:刘琪
娃娃家游戏其实是小朋友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小朋友们对这些内容很熟悉,比如吃饭、睡觉等,他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爸爸妈妈照顾孩子,像他们的爸爸妈妈那样做,因此游戏的内容小朋友很兴趣,于是我们决定开展这个游戏。
一、案例:
今天游戏,教师以客人的身份到各个娃娃家做客,并随机观察了一下小朋友们如何接待客人的,记录了一些片段
我走到贺铭憧那组的娃娃家,贺贺第一个看见了我就说:你来我们这玩的吗?我说对啊,我来你这做客,你们欢迎吗?贺贺说:好啊!而其他的小朋友们正在自己玩自己的玩具没有发现我。
我又来到第2个娃娃家,丽涵那,这回我敲门,丽涵问谁啊,我说我是刘老师来你们这做客的,她打开了门欢迎我,并请我坐下倒水给我喝。
二、分析:
我发现在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对如何接待客人还是做得不错的,比较热情,而能力弱的幼儿做的不够好,还要加强。还有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去别人家做客,喜欢自己留在娃娃家玩,因此下次游戏可以多鼓励幼儿外出做客。
三、反思:
本次游戏中教师继续加强对幼儿如何做客和当客人的指导,小朋友们也对当客人产生了兴趣,重点我观察了竞棋,他先到了郑睿雯的娃娃家,敲了敲门,然后和郑睿雯说他是谁,接着在他们家高兴饿玩了起来,睿雯给他谁喝,还说了谢谢,并且走时还对那家的小朋友们说之间,之后他在自己的娃娃家也接待了客人,表现的不错。
从游戏中我感觉到教师还可以注意多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方法,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让幼儿学习与客人交谈,沟通交流,这样游戏的内容也会更有趣更吸引孩子,并且能有效的增加幼儿的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
红博之窗2010-11-16 11:13:18 [举报]
小班角色游戏(医院)案例反思
地点:小三班教室 背景:布置医院环境 时间:2010年9月14日 教师:王丽娟
一、案例: 角色游戏开始了,这是角色游戏(医院)开展的第二堂课。今天思恬当挂号员,贺铭憧当医生,赵禹辰当药剂师,王丽涵和索灏邦当注射师,其他大部分幼儿当病人和爸爸妈妈。游戏开展得很顺利,突然传来了哭声,我飞快的跑过去,发现药剂师赵禹辰大哭起来(脸颊红红的),而杨竞棋一副闯祸后非常后悔的表情,我猜他肯定是为抢玩具。像往常我肯定要批评他了,但今天我转变了想法,为什么不换一种方法帮助孩子,真正认识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我着急的说:“竞棋,你快送医院。”“医生,你快给他检查下。”,于是,医生问:“你哪里疼啊?”赵禹辰说:“我脸疼,脚疼。”医生说:“他骨头断了,赶紧去放射室拍片。”竞棋赶紧扶着赵禹辰去拍片。我对竞棋说:“你回去好好照顾他,下次要注意哦。”竞棋在旁边不住地点头说:“知道了,我下次不会了。”
二、 分析: 在平时的自由活动和游戏中,经常会发现抓、撞事件,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老师们常常采用的方法往往是说教、批评。可是,老师们苦口婆心说教后,“肇事者”也乖乖认错,在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效果不明显。而这一次我尝试以游戏的形式来处理,使幼儿处于游戏的情节中,真正地意识到由于自己的鲁莽行为给同伴带来了痛苦,同时,也丰富了游戏情节。
三、反思: 当孩子在活动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避免枯燥的说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的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小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规则意识不是很强,经常会出现忽视规则的行为。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说教,效果恐怕是小之甚微的。这次将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融入到角色游戏活动中进行教育,使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加强自我约束控制力。
红博之窗2010-11-16 16:07:57 [举报]
活动内容: 娃娃家
提供材料: 娃娃家场景,娃娃、小碗、小勺等娃娃家餐具
案例记录:
角色游戏一开始林俊豪就跑到娃娃家里忙开了。过了一会儿,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地都来参加娃娃家。忽然嘉静跑来告诉我说:“薛老师,俊豪在抢娃娃家的刀。”我一看,只见俊豪手里紧紧地拽着一把玩具刀,而曾奕和夏艺钦正想从他手里夺回小刀,曾奕嘴里还嚷着:“这是娃娃家的,这是娃娃家的。”问明原因后,得知俊豪从夏艺钦手里抢过小刀后一直不放手,要一个人玩,不让当娃娃家妈妈的夏艺钦切菜,烧饭。“俊豪,你是不是喜欢玩这把小刀啊?” 我问他,俊豪点点头,“可是娃娃的肚子饿了,想吃饭了,你不把刀还给娃娃的妈妈,妈妈就没法烧饭做菜了,那样娃娃可要饿坏了,你待会儿再玩好吗?” “好吧”俊豪想了想,有点儿不情愿地将手里的小刀放了下来,去其他区域玩了。
案例分析:
这一案例说明小班的孩子在活动中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的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案例中俊豪拿着小刀不肯放这一行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且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还喜欢模仿,见别人拿什么就跟着拿什么,别人怎么玩也跟着怎么玩,这样当玩具缺少时就出现了争抢的现象。因此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去调解幼儿之间的矛盾外,对小年龄幼儿来讲,同种类的玩具数量应尽量多一些,为孩子的选择、模仿创造条件,以减少因玩具不足而引起的冲突
小二班 薛雅琼
红博之窗2010-11-17 10:29:55 [举报]
中班角色游戏观察记录
—学习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内容:风味小吃店
观察时间:2010年9月15号
观察者:陈瑛
班级:中一班
观察实录:
“风味小吃店”是我们班孩子非常喜欢的一个角色游戏。根据幼儿的需要现在风味小吃店的食品有:水饺、馒头、汤圆和羊肉串等,很多幼儿都喜欢参与风味小吃店的游戏,摆弄这些形象逼真的材料。有一次,王礼杰选择了风味小吃店游戏,他卖起了羊肉串。游戏中,他发现制作羊肉串的谢炜辰离开了,立刻跑去摆弄制作羊肉串的材料,觉得挺好玩的。谢炜辰回来后,与王礼杰吵了起来。因为,此时的王礼杰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制作羊肉串的岗位,他让谢炜辰去卖羊肉串,陆宇航不愿意,他据理力争,跟谢炜辰说道:“明明是我在做羊肉串的,我先来的。”王礼杰想了想说:“那我们石头、剪刀、布”。结果,王礼杰输了,他又去卖羊肉串了。
分析与思考:
游戏进行到一定的时间,在同一游戏中出现了不同的角色,而各角色应有自己不同的职责。观察中,幼儿之间因为“你该做什么?我该做什么?”发生争吵,这说明幼儿的游戏在进步。在之前的游戏中,幼儿的游戏的角色少、不稳定,没有明确的角色分工。随着游戏的逐步开展,游戏角色增加了、游戏的情节丰富了,幼儿常常受游戏材料和参与游戏人数等因素的影响而离开自己当前的角色,参与到其他游戏,甚至强占他人的角色。这些现象的出现告诉教师,幼儿的游戏需要规则,需要明确的角色分工,幼儿在游戏中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责。
实施措施:
1、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自己是做什么工作?”鼓励幼儿与教师共同想办法,制作标志如牌子、图片、衣服等,表现相应的角色。
2、根据幼儿讨论,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服饰,帮助幼儿明确自己和同伴的角色。
3、游戏中,有意识的询问幼儿,让幼儿回答:“今天我是XX,我的任务是……”
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及职责,在游戏时能自始至终。
活动反思:
角色的分工以及角色职责都应从幼儿的游戏中来,教师在游戏观察的基础上组织幼儿讨论、确定游戏角色的分工以及角色的职责。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幼儿是教师工作的重要一环,当我们的孩子发生困惑、疑虑的时候,我们都要及时地给予帮助和鼓励。因为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了需要幼儿自我的积极探索外,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外力去引导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