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结合对自己的研究,来进行学校的调查和研究。通常,我会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建立选校模型:
选校模型最常见的参考因素是:ranking、专业、地理位置、是否有奖学金的需求等等。关于选校数量,我一般推荐申请10-15所。选校数量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要判定自己被每所大学的录取几率有多大来决定。
例如:你想冲刺很多TOP的学校,这必然是有一定风险性,可能你某几个学校都有五六级成以上的机会,但同时也存在不确定性,那么你最好扩大一下选校的范围,向不同类型的学校递交申请。因此,在考虑上述因素的同时,会将学校分成以下几类:
Reach:2-3所试试运气的学校,这是指有录取可能性,但没完全把握的学校;
Match:5-6所最有可能录取你的学校,录取几率大于50%;
Safety:2-3所应该录取你的学校,是指几乎可以肯定被录取的学校。
——转自《HGCP公益微信课堂笔记》
帖子看到回复如下:
1、至少,高中成绩应该在80分以上。否则,希望上TOP100的学校,没有可能;
2、要去考TOEFL。应该在80分以上;
3、如果希望进入TOP50的学校,还要SAT至少2000以上。
特此回复,欢迎继续提问
需要你的GPA,以及标化成绩来定位
你可以参考这个留学定位系统,输入gpa专业等情况,系统就会自动匹配情况和你类似的同学案例,你看他们都申请到了哪些学校,这样你就知道自己大概能申请到什么样的学校了做个精准的定位。
想要保证录取就必须得有保底的学校,可以把学校分成三类,冲刺的好学校、差不多能申请到的中间学校,保底学校。每一类学校可以选择两到三个,标准化考试肯定要好好准备,分数越高你申到第一类学校的可能性就越大。再明智地选校方法也不能保证你不会上一个保底的学校,你要做好思想准备,即使最后只能上保底的学校你也是可以接受的,根本不接受的学校你就不要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