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伤的建置沿革表

2025-04-07 16:23:4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历史朝代公元纪年隶属关系县名说:
明战国前221年以前楚国地《太平寰宇记》:“婺州,春秋战国为越之西界。”《资治通鉴》:“楚威王大败越王无疆,取地至浙江北。浙江以南地犹保之,特臣服于楚。”
秦前221~前206会稽郡乌伤《史记·秦本记》:“始皇廿五年(前222),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治吴(今苏州市)。”《元和郡县志》:“义乌,本秦乌伤县也。”
西汉前206~8会稽郡乌伤《汉书.地理志》:“汉会稽郡乌伤。”《资治通鉴》:“汉高祖十二年,更荆为吴国,立兄子濞为吴王。”乌伤县在封地内,会稽郡并存。《史记》:“景帝三年,削吴。”
新莽9-24会稽郡乌孝《汉书·地理志》:“乌伤,唯莽曰乌孝。”
东汉25-220会稽郡乌伤顺帝时(126-144)会稽郡治迁山阴(今绍兴市)。《续汉书》注引《英雄交争记》:“初平三年,分乌伤县南乡为长山县。”
三国
吴220-280会稽郡乌伤《宋书·州郡志》:“赤乌八年,分乌伤上浦立永康。”
东阳郡《三国志·吴书》:“宝鼎元年,分会稽为东阳郡。”郡治长山(今金华市区)。
晋265-420东阳郡乌伤《晋书·地理志》:“东阳郡,统县九:长山、永康、乌伤、吴宁、太末、信安、丰安、定阳、遂昌。”
南朝
宋齐420-502乌伤宋、齐时,东阳郡邻县同晋。
梁、陈503-589乌伤《太平寰宇记》:“梁武帝又置金华郡于此。”
隋581-618金华郡乌伤《隋书·地理志》:“金华县旧曰长山,置金华郡。”“开皇九年,废吴宁,分五乡入乌伤。”“平陈,置婺州,统乌伤。”“大业三年,置东阳郡。统县四:金华、永康、乌伤、信安。”
婺州东阳郡唐618-907稠州乌伤《[康熙]金华府志》:“武德四年,割乌伤一县立绸州。六年,分置乌孝、华川二县。七年,州废,复合华川、乌孝为一县,易名义乌。”“垂拱二年,析乌伤冲要地及废吴宁故地置东阳县。”《唐书·地理志》:“天宝元年,改婺州为东阳。”“天宝十三年,析义乌、兰溪及杭州之富阳置浦阳。”“乾元元年,改东阳郡为婺州,治金华。”
五代
吴越907-978婺州
武胜军义乌《吴越备史》:“天福四年九月,诏升婺州为武胜军。”
宋960-1279婺州保宁军义乌《元丰九域志》:淳化元年,改武胜军为保宁军。《宋史》:“婺州领县七:金华、义乌、永康、武义、浦江、兰溪、东阳。”
元1279-1368婺州路义乌《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改保宁军为婺州路。领县六:金华、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州一:兰溪。
明1368-1644金华府义乌《明史·地理志》:“元婺州路,成祖戊戌十二月为宁越府,庚子年正月曰金华府。领县八: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
清1644-1911金华府义乌金华府领县同明。
民国1912-1949浙江省义乌浙江光复时,各旧府属皆称军政分府;民国元年(1912)10月10日分府废。
金华道1914年5月,置金华道,领县十九,即统前金、衢、严三府所属县。1916年废,次年复置。
浙江省1927年,道制又废。
第四专区1935年,省下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义乌午后属第四、五、三、八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5月以后金华专区、地区、市义乌1949年5月8日(农历四月十一),义乌解放,属第八专员公署(后改称金华专员公署)。
1956年后,原东阳县后义村及屏石头之半个村划归义乌县廿三里乡及华溪乡管辖。
1958年9月,原大陈乡长渡、王对岭、石仓弄三个村划归诸暨县红桥乡管辖。
1959年底,浦江县(除五个公社外)并入义乌县;
1968年5月分出,恢复浦江县。
1970年后属金华地区行政公署,1985年7月起属金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