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袭人事件已过去数日,相关话题仍在网络发酵,热度不减。一死一伤的惨剧让观者唏嘘不已,批评和争议之声纷至沓来。当然,网友对伤亡者的批评不无道理,但是把人命当戏看,以造谣、调侃、戏谑的方式去围观和评判,同样让人不寒而栗。面对生死“大事”,为何平日仗义执言的网民会如此“冷漠”,不仅媒体在思索,舆论场自身也在思索。
流言四起,焦点问题被“偷换概念”
热点事件从来不缺少流言蜚语。该事件刚被曝出时,就有知情人士爆料称,女子是因为与丈夫发生口角才下车的。此后,又有网络传言女子“是男子的情人,平常关系不太和睦,孩子为其非婚子女”,是“专业医闹”,是“空军副营长媳妇”,等等。在她受伤住院后,还有疑似医生爆料其亲属在医院ICU监护室探视时“提出非分要求”,怒斥其那边逼停业了野生动物园,这边还要把ICU关停吗?
日前,伤者丈夫的同事辟谣女子并非因口角下车,“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出来了(动物园),所以才下车”。爆料医院之事的微博博主也删除了原文,表示“死伤者家属已经付出惨重代价,但罪不当诛,请各位口下留情”。其他传闻都未得到进一步证实,是名副其实的“道听途说”,但已经足够让涉事女子“背负骂名”。
网民一方,不少人化身“名侦探”,在网络上寻找蛛丝马迹,推测和还原“事件真相”、指出“问题症结”、划定“各方责任”、揣测“当事人心理”……例如,有不少网友认为“以为已经出园”的托词“站不住脚”,有推卸责任的嫌疑。证据就是:出事景区内有很多安全提示牌,园中广播反复提醒游客禁止下车。事发后,相关部门发言人也表示,受伤女子下车前“巡逻车还用喇叭喊,让她别下来,她还是下来了”。
老虎袭人是血淋淋的事实,现场视频也足够惊心,让人隔着屏幕也能体会到什么叫“虎视眈眈”。这本是一个严肃且灰色的话题,却成为一些人的网络狂欢。某些自媒体拿传闻大做文章,发表诸如“别跟易怒的人恋爱结婚”“透过老虎咬人事件,远离‘垃圾人’”“当母老虎遇上真老虎就得歇菜”等文章吸人眼球,轻松获得10万+的点击量。不少网友也变成段子手,戏言“一山不容二虎”。
千夫所指,网民拒绝为伤者“洗白”
近日,新华社微信公号发起有关“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的民意调查。90%的网友选择“责任在游客,不遵守责任在先”。
持批评观点的网民普遍认为,受伤女子应为自己不遵守规定的行为负责,担心对其表示同情和宽容,会助长不良风气,起不到警示作用。如网友“斯乌”认为,不遵守规矩的人没必要同情,动物园和老虎才无辜,叫她不要下车她非要下车,作死还怪社会?
持同情观点的网民则认为,“死者为大”,受伤女子已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呼吁舆论不要再对其进行指责和攻击。如网友“一壶浊酒闯天下”认为,虽然女子罔顾规则的行为应该受到批判,但其“悲惨遭遇应该同情”。网友“双重人格的垒滚y”表示,看了这件事的报道“真的很气愤,评论一边倒地维护动物园,总感觉是营销号,就没有三观正的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