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黄叶病症状:叶片染病,迅速枯萎,先变黄后变褐,最后干枯,严重时整株死亡,干枯叶悬挂于枯枝上不脱落。纵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变为红褐色斑点状或线条状。病株根茎横剖可见红褐色病变的维管束斑点。严重时蒜头开裂!香蕉枯萎病是世界性难题,得病后只能拔除,撒上生石灰消毒。据说用腐殖酸类加生物菌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侵染香蕉植株维管束的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侵染引起,在中国南方数省香蕉产区都有发生。尖孢镰刀菌有1号小种和4号小种,1号小种主要为害粉蕉,4号小种为害粉蕉和香蕉。该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时间达数年之久,一般造成蕉园减产20%以上,严重的田块甚至绝收。
为何一般的农药对香蕉枯萎病束手无策呢?通常是由于普通的化学农药很难对维管束里的病原菌有效果。此外,系统性维管束病害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扩散蔓延则难以控制,因此枯萎病才被称为香蕉毁灭性病害。
那么香蕉枯萎病真的防不胜防,无法防治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针对香蕉枯萎病防治的研究与应用正在大力推进,虽然还不能从根本上断绝枯萎病的发生,但是已经有众多成果展示出对枯萎病良好的预防效果。
抗病品种先行
种苗紧跟其后
针对香蕉枯萎病的预防,抗病品种是首选,加上配套的综合防控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香蕉枯萎病的爆发。
为此,育种专家一直在努力,先后培育出农科1号、粤科1号,宝岛蕉、南天黄、桂抗系列、中蕉9号等抗病品种。记者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海南作为曾经规模化最高的香蕉产区,在因枯萎病种植面积急速衰减至约30万亩后,抗病苗如宝岛蕉、南天黄、桂抗系列的推广种植成为其产业稳定、回暖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