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肉用雏鸡的一种以腹水为主的循环呼吸系统机能障碍综合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肉鸡危害较大。肉鸡腹水综合症是进入80年代以后一种发展较快的肉鸡疫病。曾一度成为肉用雏鸡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病多发于2~6周龄肉鸡,最早可发生于3日龄。病初表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减食或不食,羽毛粗乱,各别可见拉白色稀粪,然后迅速发展为腹水症,其突出的表现是腹部膨大、发紫,外观呈水袋状,手触有明显的波动感。雏鸡的腹部着地,行动困难,只有两翅可上下扇动。多在出现腹水后1~2天死亡,一般死亡率在10%~30%,高者可达50%以上。
剖检的突出变化是腹腔内含大量的腹水,可达100~500毫升,腹水呈淡黄色、透明,内含有黄白相间的斑块。
防治:本病的病因比较复杂,目前尚未查清。但腹水的形成现在认为是肺部病变引起的。已经知道其诱发原因有:鸡舍通风不良,或在高海拔地区,缺氧,氨气和灰尘的含量高;饲料和饮水中钠的含量过高;存在霉菌毒素,植物毒素或维生素E和硒缺乏;肉鸡生产过快,超越其代谢能力等因素,据此,确定以下防治办法:
(1)首先调查本场发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往往可得到明显疗效。
(2)保持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换气,确保氧分充足,防止氨气和二氧化碳蓄积,此法可使腹水症死亡率下降50%。,(3)合理搭配饲料,适当降低能量,避免钠含量过高,维持电解质平衡,适当限水。
(4)补充维生素C(每吨饲料500克)或微量元素硒(日粮含硒量达0.5毫克/千克),可取得极好的效果,死亡率下降40%以上。
(5)抑制30~35天以后肉鸡的生长速度,控制照明时间,减少采食量和运动量,减轻耗氧量。
(6)防霉、防尘,预防气囊和肺部的感染。
(7)病鸡口服双氢克尿噻,每只50毫克,每天2次,连服3天,有一定疗效。
鸡腹水症状
患有腹水症的肉鸡精神状态不好,采食量下降甚至停食。明显的特征是肉鸡的胸围增大,腹部膨胀下垂,腹部皮肤变得发亮或发紫。进行腹腔穿刺时,可有黄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流出。
造成鸡腹水的原因有4点:
1、肉鸡自身生长过快。肉鸡因为生长过快,器官发育的不完善,肺的容积与自身的体积不成正比。为满足自身的氧气需求,肺的动脉压升高,血液流量增加。致使肉鸡心脏的负担加重,继发引起腹脏淤血,从而引发腹水症。
2、缺氧、高氨、通风不良等环境变化。冬季养殖户为了保暖紧闭门窗,致使鸡舍内氧气少,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鸡舍内氨气过高会发起肉鸡血氨和肠道内氨气过高,从而引起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降低,增加心脏负担致使肝脏出现淤血。同时空气中的氨气浓度过高会直接刺激肉鸡的粘膜,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从而继发腹水症。
3、冷应激引发的腹水症。冬季气温骤降,肉鸡如果饮用了冷水和受到气温变化时会产生冷应激。冷应激会消耗肉鸡自身大量的能量,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等,也会容易引发腹水症。
4、各种毒素的作用。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劣质鱼粉;还有一些药物中毒,如磺胺类药物、土霉素、莫能霉素、某些抗球虫药物中毒等都有可能引起腹水症的发生。
预防措施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
1、加强饲养管理。肉鸡在开食后有限制进食,不要喂得太饱,7到8成就好,而且饲喂的饲料能量不要太高,注意控制肉鸡的生长速度,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肉鸡腹水症的发病率。
2、改善空气质量。合理的控制肉鸡的养殖密度和通风管理,尽量选择在温度比较高的10点到13点之间进项鸡舍的通风换气。及时的清理鸡舍的粪便和更换垫料,降低鸡舍环境中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挥发。配合饮水添加100g/T优兰宝可以降低鸡舍54.3%的氨气浓度,优兰宝(丝兰提取物)中特有的丝兰多糖能在肉鸡肠道内就有效结合氨气,固定氨气,从根源上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产生的,同时降低肠道内和鸡舍环境中的氨气水平,提高肉鸡血氧含量,降低了肉鸡腹水症的发生率。
3、注意鸡舍保温防止冷应激。要把握好鸡舍保温与通风之间的关系,注意肉鸡饮水的管理,防止肉鸡饮凉水。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来缓解应激反应。
4、防止中毒感染。注意饲料的保存防止饲料发霉,避免霉菌毒素中毒。还有一些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对鸡肝脏毒性较大的药物使用。避免药物中毒引发腹水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