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推武田信玄。元龟三年(1572年)10月,织田信长包围网的参与者之一武田信玄动员两万五千人意图进军京都,途经德川家康的远江国。当武田军行军至德川家康的居城浜松城北面时突然掉转方向北上三方原,德川军亦尾随至三方原,于同年12月22日下午,两军已经在三方原完成布阵。由于双方兵力悬殊,且用兵之妙武田信玄又略高一筹,两军交战至下午六时时德川、织田联军大败,织田信长援将平手泛秀战死。此战德川家死伤一千六百余人,众多家臣战死,德川家康曾一度想要切腹。其部下分四批陆续扮成德川家康吸引了武田信玄军兵力,德川家康本人最终在家臣的拼命保护下突围逃回浜松城。史称三方原合战。
元和元年(1615年),大坂夏之阵的冈山·天王寺之战中,德川家康一度陷入危机,真田信繁(真田幸村)击溃松平忠直带领的一万五千越后兵压进德川家康本阵,导致德川家康旗本众大崩溃,本阵倒退数里后才稳下阵脚,这也是德川家康这辈子除了三方原之战最狼狈的一战,甚至有了切腹的觉悟,最后勉强逃出一命。不过在巨大的兵力优势下,德川军取得胜利。
至于丰臣秀吉,在小牧·长久手之战中,他并没能战胜德川家康,一度战况还对德川军有利,双方通过外交达成臣属关系。
德川 家康(日语: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英语:Tokugawa Ieyasu;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1],日本战国时代三河大名,幼名竹千代。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日本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德川家康出生于三河冈崎城(现爱知县冈崎市),原姓松平,永禄十年(1567年)奉敕改姓德川。父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2]母为广忠正室於大之方(传通院)。桶狭间合战后与织田信长结为“清洲同盟”,多次配合织田军击败强敌,并与武田家不断蚕食今川家的领地。本能寺之变后在小牧·长久手之战中与丰臣秀吉对峙,后又迫于形势而向其臣服。小田原之战后被丰臣秀吉移封关东,虽失去长年的根据地,但得到丰臣政权下外样大名中最大的领地。担任五大老的笔头。丰臣秀吉死后,在关原合战中率领东军战胜西军,确定了霸权。庆长八年(1603年)受封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开创幕府。庆长十九年(1614年)至庆长二十年(1615年)经大坂冬、夏之阵灭丰臣氏,江户幕府统治体制从此坚如磐石,[3]日本进入和平时期。
元和二年(1616年),德川家康在骏府城逝世。享年74岁。遗体埋葬在骏府的久能山,1年后被改葬到下野国日光。被日本朝廷赐封“东照大权现”,成为江户幕府之神,在日本东照宫中供奉,被后人称为“东照神君”。而其对手则为丰臣秀吉。 资源来自百度百科
丰臣秀吉呀!
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都是他曾几乎无法对抗的对手。
但他比这些人活的都要长。
元龟三年(1573)十二月二十二日,德川家康联同盟友织田信长派来的三千援军,与武田信玄于远江国滨松城外的三方原展开激烈战斗,结果以德川军迅速败北告终,家康逃回滨松城,武田军在战后继续西上,进击三河国。这场战争史称三方原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