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还有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使得黄鹤楼名声大噪。那么黄鹤楼为何叫这个名字呢?
有一本叫做《极恩录》的书中曾经记载过这样的一个故事: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位道士常来店里喝酒,但经常拖欠酒钱,辛氏倒不因为他不付钱就有任何怠慢,依然每天提供给他酒喝。
为了感谢她的千杯之恩,道士有一次在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并且说它能够下来为来客起舞助兴。从此这家酒店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辛氏也因此攒下了一大笔财富。
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后来在这块地上盖起楼宇,起初叫“辛氏楼”,后来为了纪念这位道士以及他的仙鹤,将其改名为“黄鹤楼”。另外一本《报应录》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这个是美丽的神话传说,虽然“黄鹤”二字的真实来由,仍没有真正的考证结果,但这样的一个故事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辛氏为人正直,没有嫌贫爱富,最终得到仙人帮助,收获了一笔财富。
简短的三个字和简单的一个神话故事,却映照出中华古代文化中浓厚的因果报应思想。如今黄鹤楼迎接着一批批前来参观的游客,似乎在诉说着好人有好报的佳话。
黄鹤楼的原址在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始建于公元223年。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其最后的一次被毁是1884年。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
有个道士在一家酒馆画了会翩翩起舞的黄鹤,因此得名。
黄鹤楼的黄鹤两个字是因为,它的外形特别像黄鹤。
有可能是因为当初有一些黄鹤在那里,自然就起这样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