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在地下,为什么地上还要堆一个小土堆呢?最全的答案在这里!
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人类历史,农村地区也是如此。虽然许多人对农村地区持鄙视态度,但这并不妨碍农村人的发展和农村人民的优越感。事实上,如果我们走在农村的道路上,也许我们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但也能感受到农村的好处,此时可以放下一切预防措施和紧张局势,使整个身体都能放松。棺材在地下,上面还堆一个小土堆。是因为这样更明显,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坟墓。
在我们农村地区,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依然是实行土葬的。而且土葬一直是沿用以前的传统方式进行。基本上对于每个坟墓而言,在埋棺材的上方都会堆砌一个小土堆。虽然棺材是埋在地下,但是为何在上方依然要堆砌一个小土堆呢?这叫什么说法?
首先在棺材上方堆砌小土堆,更能够容易辨认。在很多农村地区,基本上很多坟墓都是集中在一起。而堆小土堆能够更方便地辨认这家去世老人的坟墓。而如果没有进行堆砌小土堆,那么在杂草丛生的地方就很难寻找到。
其次,为了防止尸体腐烂发出来的恶臭。对于我们大部分的农村地区挖的坟墓而已,基本上都是4尺深以上,且棺材和地面的距离基本上是在50~65公分之间。
老人在去世以后,尸体就很容易腐烂,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因此在埋葬逝者以后,在棺材正上方的地面上堆砌小土堆更能够防止尸体腐烂散发出来的气味,避免这样的气味影响到附近居住的村民。
这样建设坟墓也是农村长期以来的一种文化习俗。基本上农村建设的坟墓都是接近圆形或者是圆锥形的。基本上很少有人没有在棺材上方堆砌小土堆的。
棺材埋在下面,上面的土当然越厚越好,一来可以防范棺材被雨水冲刷泥土时暴露在外。二来这泥土寓意深长,为什么电视剧里面古人去坟前祭拜会在上面加把土?我觉得这个土对于死者是活着的人给予的“礼物”,告诉他我来了,我来看你了。类似于请安!最重要的是土越厚,有些盗贼就会不耐烦再深挖下去。从远的想这拖延了他们挖掘工程,也是一种保护作用吧。
墓堆大都采用三角形的形状,这是因为三角形最具有稳定性,下面安放棺材,用黄土封堆的时候,土堆都高于地块且要呈三角形,这样土堆不易坍塌,这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也是三角形的形状。这种方式,能使得墓堆更具有稳定性,更长久。
百姓墓地上的小土堆,称为坟头,或封土;而皇帝墓地上的大土堆,则称为“宝顶”。那么,墓地上为何要筑起这个大、小土堆呢?
周武王为比干筑坟头,鸣不平
牧野之战中,周武王姬发以5万精锐,大破商纣王帝辛的70万大军,纣王逃回朝歌,拿着宫中珍宝与自己皆焚鹿台。随后,周武王在百姓们的欢迎下进入朝歌城中。但是,当他得知比干是个爱国的大忠臣,因直言劝谏纣王,而被剖心杀害。因此,周武王认为比干含冤而死,深为他鸣不平,这才命人在“穴地为墓”的比干墓地上筑土为坟,以表示为忠臣鸣不平。
反过来,也就是说,埋骨之处没有筑起土堆,就代表生前没有冤屈。
孔子祭祀父亲,引领筑坟文化思潮
据《礼记》记载,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便撒手人寰。后来,孔子逐渐长大成人,就想着前去祭祀父亲的在天之灵。于是,他凭着以前的记忆寻找父亲的埋葬墓地,可是辗转数月之久,这才好不容易找到。因此,注重礼教的孔子,表示每一年都会来祭祀父亲。为了防止父亲的墓地被荒草覆盖,难以寻找,随在父亲的墓上筑土为坟,以为标记。
这一做法,既切合天下百姓民心向孝的情感寄托,又非常方便后世子孙祭祀。因此,筑土(或砖石)为坟的墓葬形式便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后来,又逐渐发展到坟头边立碑、植树记念。
《水浒传》中记载:大路上有一乘轿子,七八个人跟着,挑着两个盒子,去坟头化纸。
后来的坟头,也代表着后世子孙兴盛,更代表这是有主的坟墓,别人不得来动先人骨骸,否则定会拼命。反之,坟头消失,则表示子孙不继。如:夭折的小孩子,坟头就非常小,不久便会消失。
坟头的其它含义
一是安全。有这么多的土堆压在上面,更有利于保护先人的骨骸,以保证人行永安于地下。
二是排水。有利于排走墓地的雨水,防止先人坟墓遭到水淹。
坟头为何有大有小
《周礼·春官》记载:以爵为封丘之度。
也就是说,古代坟头大小是按照官爵等级大小来定的,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坟头各诸侯王的坟头已大成了山丘,如:赵武灵王的赵丘、燕照王的昭丘等。还有后来历朝历代的皇王陵,更是越建规模越宏大。但是,普通百姓的坟头,依旧只能是个小土堆,因为这也符合自己的身份和条件。
农村的坟头,棺材在地下,为什么还要在地面上堆个小土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