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孙策周瑜不英年早逝,这对黄金搭档能否抗衡曹操或一统中国?

2025-04-04 15:36: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孙策在临死前曾经有过一段评价自己与孙权对比的话,是这样说的:率领江东军队,决战于战场之上,用以争夺天下,你不如我;举荐贤才任用能人,使他们各自尽忠职守,用以保护江东,我不如你。这话简单的说就是:孙策的武功比孙权强,孙权的文治比孙策强。事实上这一评价是非常准确的,孙策对自己的弱点和弟弟孙权的长处看得很清楚,作为江东政权的实际开创者,孙策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武功方面。

孙策在父亲孙坚战死沙场后,勇敢地挑起了孙氏家族的重担,年仅17岁的孙策在迷茫了二三年之后,带着从舅舅吴景那里招募而来的数百勇士见袁术,讨还父亲孙坚生前旧部,从此开启独自闯江东的故事。孙策从20岁开始进入江东,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地攻打,仅仅用了六年时间,打下并平定了江东六郡之地,这也是江东政权的雏形,没有孙策的打天下,就没有后来孙权的坐江东,从某种意义上说,孙策是东吴政权的开国之君。

当然了,孙策也有缺点,就是文治太差,缺乏应有的政治手段,对于不服从自己的势力,采取的手段就是杀,杀固然能够解决一时的问题,但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就连孙策自己的死,也是因为在平定江东过程中,杀了吴郡太守许贡,被许贡手下的门客所刺杀,这是孙策最大的弱点。

如果孙策没有被刺杀,他的成就会不会更大?会不会打败曹操,统一天下?首先得讲一讲孙策被刺杀前的江东局势,孙策虽然是江东人,但他的起家基本不在江东,而在江西,这里的江西是指三国时期的长江以西,指今天的安徽、湖北、湖南一带,孙策的主要部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他父亲孙坚原来的手下,二是孙策在平定江东过程中制造孙策的寒门子弟。

曹操与袁绍是靠名声和软实力拿下冀州不同,孙策完全是靠武力打下江东的,乱世之中,武力固然可以耀武扬威、统治一方,但要真正获得支持,还是要靠地方上的世家大族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孙策武力再强也是军政府,不能真正统治地方。

孙策想要有更好的发展,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稳定内部,让地方豪族真正融入政权,否则就会产生无尽的动乱,这一点孙策难以做到,但张昭可以做,张昭是从北方流亡到江东的士族,有一定名气和威望,即使是后来的孙权当政,用于安抚地方豪族的工作仍然是张昭完成的。

孙策只要用好了张昭,并且不对地方豪族杀伐过重,稳定江东应该问题不大。孙策手下还有一个儒将周瑜,事实上,周瑜在孙策手下起的作用并不大,虽然两人的关系极好,但孙策在平定江东的主要战役中,周瑜都不在场,两人并肩作战的时间只有一到两年,大部分时间周瑜是在镇守丹阳,孙策政权中的周瑜只是一员地方将领,为孙策镇守一方,很少参与平定江东的战役。

但是在江东集团军事将领中除了孙策之外,就属周瑜势力最大,孙策若联合周瑜、鲁肃、程普、黄盖、吴景、吕范、孙贲、孙辅等将领,会如何发展?

孙策在临死前最后的目标应该是攻打徐州广陵郡太守陈登,陈登当时是曹操手下,孙策攻打陈登也就是跟曹操为敌,但是当时曹操与袁绍正在决战于官渡,曹操对孙策的政策是拉拢,并开启政治联姻,曹操把自己的亲侄女许配给孙策的弟弟孙匡,又让自己的儿子曹彰娶了孙贲的女儿为妻

同时让手下举荐孙权为茂才,征辟孙策的弟弟孙权、孙翊到许都做官。但政治联姻只是政治势力的表面现象,孙策会不会在曹操与袁绍决战于官渡之际攻打曹操的手方,取决于孙策的政治野心,而不是双方的关系,若孙策不死,他肯定要攻打曹操的后方,甚至有可能会攻打许都将汉献帝抢到江东去的打算。

如果真是那样,曹操的后方势必危险,如果孙策在攻打曹操的同时,刘备也起来攻打曹操的许都,那曹操会很艰难,毕竟曹操的主力还在黄河两岸与袁绍对峙,如果曹操丢了许都,势力会遭受毁灭性打击,但从曹操的能力来看,是没有这么容易丢的,曹操在最艰难的时候只靠三座城池都能打败吕布和陈宫

靠的不是一般的能力与毅力,孙策是没有这么容易击败曹操的。如果真是那样,曹操也会设法先击退孙策的攻击,孙策的势力主要是在江东,到中原地区作战远离根据地,运输线加长,再加上江东初定,其内部也不安稳,曹操只要联络江东大族或者当地山越首领,许以利益,让他们反对孙策,多半孙策是比较难过的,很可能会半途而废。

那样的话,天下的局势会回到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孙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会对内部进行整顿,同时积极开拓地盘,向北攻打豫州与徐州,向南攻打交州,向西攻打荆州,不过孙策如果不死,肯定不会像孙权一样与刘备联合,而是单独与曹操对抗,也能达到周瑜赤壁之战的功劳,击败曹操。

那样的话,局势其实与孙权当政的发展是差不多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刘备势力将不会崛起,历史上将不会有三国鼎立,而是第一次出现南北朝,因为刘备没有江东支持的话,终将会被曹操消灭在荆州,但是孙策想要击败曹操,那也是不可能,更不可能统一天下,最多也就是维持南北朝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