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一切,接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接受自己的过去,因为有的人他的过去可能过得不是特别的美好,而且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情,那么因为自己又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接受不了自己的过去,一直耿耿于怀,但是这个只是和自己过不去,有可能严重的时候还会产生抑郁的情绪,那么最终就可能走向抑郁症这样的结果。自己和自己和解其实是人生一种很大的智慧,只有自己接纳了自己,那么整个社会,整个世界才会接纳你。
人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在为难自己,所以要学会与自己和解。而与自己和解有很多方法。可以选择这样的方法。正如同人类对世界真理的探求分为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个人的成长和认知的迭代的过程也分化为向内探求真实和向外寻求真知。探求真实,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自己和解的人,才能宁静祥和;寻求真知,拒绝和自身的不足妥协,跟自己过不去的人,才能在一次次“抬杠找茬”中粉碎桎梏。
人与自我之间究竟是和解还是纠缠呢?此番哲思横亘在历史长河中,激荡出思维的旋涡使人常常陷入接纳自己与质疑自我的两难中,徘徊不前。大有化身为一个旅者行走在石黑一雄笔下的《无可慰藉》中的音乐之城:处处是雾霭迷蒙,处处有阑珊灯火,处处都举步维艰……
我们不妨,先追随哲人的脚步体验一回“抬杠人生”。古希腊三杰的领军人物苏格拉底曾经讲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他一生践行着这句哲学思想,为了哲学的生活方式得以传播,甘愿接受审判献出生命。苏格拉底就是和自己过不去,和珍贵的生命过不去,要将真诚的爱献给哲学。圣人如此,愚人亦如此,风靡世界的励志电影《阿甘正传》的插曲中有一句深沉地追问:“一个男孩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男人?”成长的道路上,必经的是时间的流逝,以及流逝中的考验。成长是一个又一个问题有了答案,就算是普通人在自我抬杠式人生中亦可以活得通达、精彩。
与自己和解,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说:不再和自己较真了,不再和自己别扭了。不再和自己较真儿了,把这件事放下来的意思。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做事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会因为一件事各种较真纠结,甚至把自己搞得非常的痛苦难受,浪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也没有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学会和自己和解,把问题想开,不去纠结,不去较真,那么就会让自己变得更开心,更快乐一些。
一生中,我们最该做的,是和自己握手言和。昨天,内地的朋友来到深圳,多年不见,相聚甚欢。当年的这位学友,毕业后,为了父母,留在家乡的一家知名企业工作,如今也是妻贤子孝,有房有车,日子过得也算殷实。可是,相谈间,仍然能够感受到他强烈的忧郁和惆怅,感叹没有能去大城市拼杀,感叹错失了改天换日的人生大机遇,感叹自己对生活的游离和妥协。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也许这一生中,随着我们的成长,不见得就对自己了解越深,反倒是在岁月的悠长中,我们的心灵和理想中的自己,缝隙渐宽,隔阂渐深。这种距离,时刻撕裂着我们的人生。
这一生中,也许我都欠自己一声问候。不能摆脱是人生的苦恼根源之一,而这一生中,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摆脱最自我的束缚。
我想起我的另外一位好友阿端。阿端是位才华横溢的哥们,大学毕业后做起了销售,走南闯北,上海,北京,青岛,合肥,都留下了这位仁兄战无不胜的身影,从销售员到总经理,他的人生也是颇为成功。十几年前,他来到深圳立足,不是因为事业,只是为了离家更近,尽管在深圳有房有车,可是直到最后,他还是没有家庭团聚,每周过着飞跃千里的生活。他有过抱怨,有过挣扎,有过回归,但是最终他也摆脱不了他的生活际遇。如今,他选择花更多的时间在内地陪家人,把工作和生活放在了身后。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选择和自己握手言和。
是呀,有时候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着不小的距离,理想大于现实的人生大概是一种常态。我们可以对一份事业无限苛求,但是,对待自己的人生,我们很多时候,应该多一份宽容和释然。不责备自己,不惩罚自己,不苛求自己也不为难别人,学会与现实和平共处。哪怕人生走进了死胡同,也懂得转弯,放自己一条生路,这样,于“山穷水尽”之中往往才会“绝处逢生”。
与自身的和解,最重要的就是精神上的和解。海明威说,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人生并不像火车要通过每个站似的经过每一个我们设定好的生活阶段,人生总是一直向前行走,从不留下什么。我们可以驾驭自己的这列火车,但是走什么样的路,在什么时候停留,却不是我们可以完全操控的。这一路上,我们也许不必刻意在乎到了什么地方,而更应该在乎沿途的风景,学会欣赏自己驶入的每一个村庄。
只有正确的理解了自己的人生,我们才能真正的从行动上和自己握手言和。我们不会在行动上有更多地患得患失,不会对自己的生活锱铢必较,不会时常把自己放在骄阳下暴晒。
与自己和解,并不是一种懦弱和妥协,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人生大智慧。它深刻自然,是历经人生坎坷后的一种
豁达,是泪水汗水浸泡之后的一种洒脱,更是对人生思考之后的释然,它是一个人生活幸福的起点和归宿。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是场和自身的和解,只是幸福的人知道尽早地和自己和解 ,而苦楚执拗的人,在临走的那一刻,才把和解当作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