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学基础与原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规律科学。
基本内容如下:
⑴认识过程
1 心理过程 ⑵ 情感过程
⑶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⑴个性倾向
2个性过程
⑵个性心理特征
(一)人的心理的实质
人的心理是同物质相联系的,是起源于物质的。是物质活动的结果。或:人的心理是大脑对于客观现实的反映。
(二)心理过程
1、感觉和感知
感觉是大脑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的各别属性的反映。其分为: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知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其分为:视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
2、情绪与情感
它们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主管需要之间的关系,具有两极性。
3、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其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
4、意志
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三个不同特征:
①是自觉的确定目的的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并以随意行动为基础。
②分为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③不同人又不同的表现
(三)个性心理
1、心理倾向性
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人对实现的态度
1)需要
以意向、愿望和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2)动机
是指激起一个人去行动或者抑制这个行动的一种意图、打算或心理的冲动。
3)兴趣
是人积极研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2、个性心理特征
1) 能力
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给性心理特征。
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达到所需要的作业能力,确保那安全生产。
2)性格
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个性心理。
特征:不同的性格特征如下:
①性格的态度特征
②性格的理智特征
③性格的情绪特征
④性格的意志特征
3)气质
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随年龄和教育的影响而变化。
二、安全心理学基础
是研究劳动者在对待和克服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心理活动规律。
人必须通过感觉、知觉和记忆等来认识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
根据劳动者的个性心理,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