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性铅中毒及其易患
行业和人群
职业性铅中毒,是指在铅接触行业工作的人们因铅在体内聚集而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中毒。
我国工业、农业、交通的迅速发展,铅尘和烟雾污染了空气和水,各种工矿的废物排入农田,也由此进入人的食物链。由于空气和水的污染,蔬菜、粮食和水果都不同程度地被污染,铅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铅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更加剧了铅污染的危险性及广泛性。据不完全统计,以下20种行业人群是易患职业铅中毒人群:铅矿开采及冶炼;蓄电池行业;制造含铅耐腐蚀化工设备、管道、构件、模具、镀料、极板涂料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如火车轴承挂瓦、桥梁工程、船舶制造业等接触铅蒸气;制造放射线防护材料;钱币制造业;电力与电子行业,如保险丝、电缆制造、电视和电话外壳、含铅焊锡、电子显像管的制造等;军火工业;部队导弹、炮弹试射;化工行业;食品行业,如罐头生产中的焊锡过程等;油漆、油墨、颜料行业;建筑工业;橡胶工业;塑料工业;农药工业;石油工业;玻璃、景泰蓝、陶瓷工业;自来水管与暖气管道的连接(铅白);金属制品加工业,如金属集装箱制造。
另外,长期在大城市交通繁华的道路上值勤的民警,在铅冶炼厂区附近生活的居民也是易患职业铅中毒人群。
甘肃省是有色冶金工业的大省,铅的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号称中国铅锌工业基地的甘肃陇南地区有上百家铅锌矿和冶炼厂,预防铅中毒的任务非常繁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临床表现
职业性铅中毒通常呈慢性,铅中毒的临床指标主要是尿铅超过0.08mg/l,血铅超过50μg/t,职业史和临床症状是诊断的依据。
职业性铅中毒临床上有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的综合症状。
1. 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病和脑病。
神经衰弱,是铅中毒早期和较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头昏、头痛、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多梦等,其中以头昏、全身乏力最为明显,但一般都较轻,属功能性症状。尚有不少早期铅中毒者,上述症状也不明显。
多发性神经病,可分为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感觉型的表现为肢端麻木和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子型感觉障碍;运动型的表现有:肌无力,先是握力减退出现较早,也较常见,进一步发展为肌无力,多为伸肌无力;肌肉麻痹,亦称铅麻痹,多见于桡神经支配的手指和手腕伸肌呈腕下垂,亦称垂腕症;腓骨肌、伸趾总肌、伸庶趾肌节呈足下垂,亦称垂足症。
脑病,为最严重的铅中毒;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高热、烦躁、抽搐、嗜睡、精神障碍、昏迷等症状,类似癫痫发作、脑膜炎、脑水肿、精神病或局部脑损害等综合症。国内由于劳动条件改善,较少发生。
2. 消化系统
轻者表现为一般消化道症状,重者出现腹绞痛。消化道症状包括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上腹部胀闷、不适,腹隐痛和便秘,大便干结呈算盘珠状,铅绞痛发作前常有顽固性便秘作为先兆。腹绞痛为突然发作,多在脐周,呈持续性痛,阵发时加重,每次发作从数分钟至几个小时。因疼痛剧烈难忍,常弯腰曲膝,辗转不安,手按腹部以减轻疼痛。同时,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可有呕吐。检查时,腹部平坦柔软,可有轻度压痛,无固定压痛点,肠鸣音减少,常伴有暂时性血压升高和眼底动脉痉挛。
3.血液系统
主要是铅干扰血红蛋白合成过程而引起其代谢产物变化,如血δ-ALAD活性降低,尿δ-ALA增多,尿CP增多,血FEP、ZPP增多等,最后导致贫血,多为低色素正常红细胞型贫血。
4. 其他系统
铅对肾脏的损害多见于急性、亚急性铅中毒或较重慢性病例,出现氨基酸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及肾功能减退,提示中毒性肾病,伴有高血压。女工对铅较敏感,特别是孕期和哺乳期,可引起不育、流产、早产、死胎及婴儿铅中毒。男工可引起精子数目减少、活动减弱及形态改变。此外,尚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
三、预防措施
1.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控制铅有害因素的扩散
应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尽早消除和减轻危害,预防和控制职业性铅中毒危害,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适当的生产工艺,包括加料、出料包装等方法,以减少空气污染,贮存中注意温、湿度,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
(2)对粉尘、有毒蒸气或气体的操作在密闭情况下进行,辅以局部吸风,有热毒气发生时,可采用局部排气罩,控制职业性铅有害因素的扩散;
(3)采取远距离操作、自动化操作,辅以个人防护用品,防止直接接触。
2.控制职业性铅有害因素的作用条件
职业有害因素的作用条件是能否引起职业病的决定性前提之一,其中最主要的是接触机会和作用强度(剂量),决定接触机会的主要因素是接触时间。因此,在保护职业人群健康时,还应考虑作用条件,通过改善环境措施,严格执行卫生标准来达到控制职业性铅有害因素。
3.控制人的因素
为了预防职业性铅有害因素对接触者的危害,应重点加强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以便及早发现受到影响的人。
(1) 加强健康监护。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包括健康检查、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康状况分析和劳动能力鉴定等。
健康检查包括就业前健康检查和定期健康检查。
就业前健康检查是指对准备从事某种作业人员进行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了解受检者原来健康状况和各项基础数据,可发现职业禁忌症。对犯有血液病、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器质性疾患者,不能从事有铅行业岗位的工作。
定期健康检查是指按一定时间间隔,对接触职业性铅有害作业工作进行常规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及时发现职业性疾病的可疑征象,检出高危人群作为重点监护对象,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其他工人。
健康监护档案主要包括:①职业史和病史;②家族史(重点是遗传性疾病史);③基础健康资料,重点在就业前有关指标的水平;④接触职业性铅有害因素及水平;⑤与职业有关的监护项目;⑥其他,包括嗜好及生活方式。健康监护卡应每个工人一份,编号保管。
健康状况分析中常需计算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的发病率、平均发病工龄及病伤缺勤率等。
(2) 加强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用具包括呼吸护具(防尘防毒用的口罩、面罩)、面盾(防紫外线)、防护服(防酸、碱、高温)、手套(防振动)、鞋等,应根据危害接触情况而选用。
(3) 食用保健膳食。为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护受职业危害作用的靶组织、靶器官,应根据接触职业性铅有害因素作用性质和特点,适当补充某些特殊需要的营养成分。食物中存在多种成分,具有螯合铅和抗铅损伤的作用。苜蓿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有用的营养素,并对身体有解毒作用。成人可试服芦荟汁,早上喝半杯,睡前喝半杯可柔和肠运动,并协助将金属从消化道中清除。此外,可补充卵磷脂颗粒或胶囊、硒和谷胱甘肽等。铁、锌、铜、硒、锗等对铅的毒性均有一定的拒抗作用。这些营养素富含在水果和蔬菜中,例如刺梨、沙棘、猕猴桃、海带、洋葱和蒜头等。因此,铅接触人群应多摄入水果和蔬菜。每日理想的配餐应包括3~5种以上蔬菜,2~3种以上水果,颜色不要一样。尽量多吃富含果酸、维生素C及生物黄酮的水果,它们有助于拒抗铅损伤和去除体内的铅。
4. 加强健康教育
使人们正确认识职业性铅有害因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自觉参与预防,并做好个人卫生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在车间内吸烟、用餐。
5. 生产环境监测
生产环境监测是识别、评价职业有害因素的一个重要依据。其目的是掌握生产环境中职业性铅危害的性质、种类、强度(浓度)及其时间、空间的分布状况,为评价职业环境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提供依据;为研究接触水平-反应关系提供基础资料;鉴定预防措施的效果等。为此,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监测目的,建立定期监测制度及卫生档案制度。
6. 加强管理,严格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人的生命安全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投产等环节,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对可能产生职业性铅中毒的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在技术、工艺和设备方面采取措施,有效控制职业性铅中毒。
参考资料:搜资料
正规的冶炼厂有冶炼车间,制酸车间,电解精炼车间。下面是相关的工艺。
艾萨炼铅技术基于由上方插入的赛罗浸没喷枪将氧气喷射入熔体。产生涡动熔池,让强烈的氧化反应或者还原反应迅速发生。在第一段,熔炼炉产出的高铅渣经过流槽送还原炉,氧化脱硫所产的烟气经除尘后送制酸系统。在第二段还原炉中,所产粗铅和弃渣从排放口连续放出,并在传统的前床中分离,所产烟气进行除尘处理后经烟囱排放。
艾萨法熔炼流程。该工艺流程先进,对原料适应性广、生产规模可大可小,比较灵活、指标先进、SO2烟气浓度高,可解决生产过程中烟气污染问题;同时冶炼过程得到强化,金银捕集率高,余热利用好,能耗低。
传统的鼓风烧结——鼓风炉法虽然在烟气制酸方面尚有一定困难,我国株洲冶炼厂、沈阳冶炼厂、济源冶炼厂等大型铅厂的改扩建工程仍然采用此法,是因为它具有建设快、投产、达产快的优点。采用低浓度SO2制酸非稳定态技术。
炼铅还原渣含有相当量的锌,故回收锌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处理含锌炉渣回收锌目前常用的工艺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挥发窑挥发和烟化炉吹炼。就熔体状态的含锌炉渣而言,采用烟化炉吹炼工艺综合效益更佳,故选用炉渣烟化提锌工艺回收锌。
粗铅精炼工艺有火法和电解法两种。一般来说,电解法对银、金、铋和锑的分离效果好,铅、银等金属的回收率高,劳动条件好,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电解法的缺点是基建投资较火法高。采用火法需要处理大量中间产物,能耗较高,致使其生产成本较电解法高。粗铅含银、铋等金属较多,选择电解精炼工艺进行铅精炼。电解法投资高的缺点,可由降低电铅生产成本和提高金属回收率来弥补。
常规方法处理铅阳极泥是采用火法——电解法流程获得金、银,渣进行还原熔炼,精炼得精铋等,流程简单、技术成熟,工人易操作,但有价金属回收率不高,锑、铅呈氧化物形态挥发进入烟尘,不但不便于综合回收,而且造成第二次污染。采用火法流程处理铅阳极泥,其银、铋的总回收率分虽为96.3%和85.3%。产出的砷、锑、铅氧化烟尘污染环境。为了改造铅阳极泥处理流程,采用新氯化——水解法进行阳极泥处理,新氯化——水解法处理铅阳极泥具有如下特点:
①技术先进新颖,综合回收好,实现了Au、Ag、Bi、Sb、Pb、As、Cu相互间的彻底分离和全面回收。
②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特别是Au、Ag回收率高,与常规火法相比,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③三废少,消除了砷、铅、锑的二次污染。
④设备简单,且都为常规设备,易上马、易操作,易于实现工业化。
小心铅中毒
职业性铅中毒的预防
铅(Pb),灰白色金属,原子量207.20,比重11.34,熔点327.5℃,沸点1 620℃,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而凝集为铅尘。随着熔铅温度的升高,可进一步氧化为氧化铅、三氧化二铅、四氧化三铅,但都不稳定,最后离解为氧化铅和氧。
铅的化合物,如氧化铅(又称黄丹、密陀僧)、四氧化三铅(又称红丹)、二氧化铅、三氧化二铅、硫化铅、硫酸铅、铬酸铅(又称铬黄)、硝酸铅、硅酸铅、醋酸铅、碱式碳酸铅、二盐基磷酸铅、三盐基硫酸铅等分别用于油漆、颜料、橡胶、玻璃、陶瓷、釉料、药物、塑料、炸药等行业,铅化合物均以粉尘形式逸散。
一、职业性铅中毒及其易患
行业和人群
职业性铅中毒,是指在铅接触行业工作的人们因铅在体内聚集而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中毒。
我国工业、农业、交通的迅速发展,铅尘和烟雾污染了空气和水,各种工矿的废物排入农田,也由此进入人的食物链。由于空气和水的污染,蔬菜、粮食和水果都不同程度地被污染,铅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铅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更加剧了铅污染的危险性及广泛性。据不完全统计,以下20种行业人群是易患职业铅中毒人群:铅矿开采及冶炼;蓄电池行业;制造含铅耐腐蚀化工设备、管道、构件、模具、镀料、极板涂料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如火车轴承挂瓦、桥梁工程、船舶制造业等接触铅蒸气;制造放射线防护材料;钱币制造业;电力与电子行业,如保险丝、电缆制造、电视和电话外壳、含铅焊锡、电子显像管的制造等;军火工业;部队导弹、炮弹试射;化工行业;食品行业,如罐头生产中的焊锡过程等;油漆、油墨、颜料行业;建筑工业;橡胶工业;塑料工业;农药工业;石油工业;玻璃、景泰蓝、陶瓷工业;自来水管与暖气管道的连接(铅白);金属制品加工业,如金属集装箱制造。
另外,长期在大城市交通繁华的道路上值勤的民警,在铅冶炼厂区附近生活的居民也是易患职业铅中毒人群。
甘肃省是有色冶金工业的大省,铅的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号称中国铅锌工业基地的甘肃陇南地区有上百家铅锌矿和冶炼厂,预防铅中毒的任务非常繁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临床表现
职业性铅中毒通常呈慢性,铅中毒的临床指标主要是尿铅超过0.08mg/l,血铅超过50μg/t,职业史和临床症状是诊断的依据。
职业性铅中毒临床上有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的综合症状。
1. 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病和脑病。
神经衰弱,是铅中毒早期和较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头昏、头痛、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多梦等,其中以头昏、全身乏力最为明显,但一般都较轻,属功能性症状。尚有不少早期铅中毒者,上述症状也不明显。
多发性神经病,可分为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感觉型的表现为肢端麻木和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子型感觉障碍;运动型的表现有:肌无力,先是握力减退出现较早,也较常见,进一步发展为肌无力,多为伸肌无力;肌肉麻痹,亦称铅麻痹,多见于桡神经支配的手指和手腕伸肌呈腕下垂,亦称垂腕症;腓骨肌、伸趾总肌、伸庶趾肌节呈足下垂,亦称垂足症。
脑病,为最严重的铅中毒;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高热、烦躁、抽搐、嗜睡、精神障碍、昏迷等症状,类似癫痫发作、脑膜炎、脑水肿、精神病或局部脑损害等综合症。国内由于劳动条件改善,较少发生。
2. 消化系统
轻者表现为一般消化道症状,重者出现腹绞痛。消化道症状包括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上腹部胀闷、不适,腹隐痛和便秘,大便干结呈算盘珠状,铅绞痛发作前常有顽固性便秘作为先兆。腹绞痛为突然发作,多在脐周,呈持续性痛,阵发时加重,每次发作从数分钟至几个小时。因疼痛剧烈难忍,常弯腰曲膝,辗转不安,手按腹部以减轻疼痛。同时,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可有呕吐。检查时,腹部平坦柔软,可有轻度压痛,无固定压痛点,肠鸣音减少,常伴有暂时性血压升高和眼底动脉痉挛。
3.血液系统
主要是铅干扰血红蛋白合成过程而引起其代谢产物变化,如血δ-ALAD活性降低,尿δ-ALA增多,尿CP增多,血FEP、ZPP增多等,最后导致贫血,多为低色素正常红细胞型贫血。
4. 其他系统
铅对肾脏的损害多见于急性、亚急性铅中毒或较重慢性病例,出现氨基酸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及肾功能减退,提示中毒性肾病,伴有高血压。女工对铅较敏感,特别是孕期和哺乳期,可引起不育、流产、早产、死胎及婴儿铅中毒。男工可引起精子数目减少、活动减弱及形态改变。此外,尚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
三、预防措施
1.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控制铅有害因素的扩散
应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尽早消除和减轻危害,预防和控制职业性铅中毒危害,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适当的生产工艺,包括加料、出料包装等方法,以减少空气污染,贮存中注意温、湿度,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
(2)对粉尘、有毒蒸气或气体的操作在密闭情况下进行,辅以局部吸风,有热毒气发生时,可采用局部排气罩,控制职业性铅有害因素的扩散;
(3)采取远距离操作、自动化操作,辅以个人防护用品,防止直接接触。
2.控制职业性铅有害因素的作用条件
职业有害因素的作用条件是能否引起职业病的决定性前提之一,其中最主要的是接触机会和作用强度(剂量),决定接触机会的主要因素是接触时间。因此,在保护职业人群健康时,还应考虑作用条件,通过改善环境措施,严格执行卫生标准来达到控制职业性铅有害因素。
3.控制人的因素
为了预防职业性铅有害因素对接触者的危害,应重点加强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以便及早发现受到影响的人。
(1) 加强健康监护。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包括健康检查、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康状况分析和劳动能力鉴定等。
健康检查包括就业前健康检查和定期健康检查。
就业前健康检查是指对准备从事某种作业人员进行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了解受检者原来健康状况和各项基础数据,可发现职业禁忌症。对犯有血液病、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器质性疾患者,不能从事有铅行业岗位的工作。
定期健康检查是指按一定时间间隔,对接触职业性铅有害作业工作进行常规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及时发现职业性疾病的可疑征象,检出高危人群作为重点监护对象,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其他工人。
健康监护档案主要包括:①职业史和病史;②家族史(重点是遗传性疾病史);③基础健康资料,重点在就业前有关指标的水平;④接触职业性铅有害因素及水平;⑤与职业有关的监护项目;⑥其他,包括嗜好及生活方式。健康监护卡应每个工人一份,编号保管。
健康状况分析中常需计算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的发病率、平均发病工龄及病伤缺勤率等。
(2) 加强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用具包括呼吸护具(防尘防毒用的口罩、面罩)、面盾(防紫外线)、防护服(防酸、碱、高温)、手套(防振动)、鞋等,应根据危害接触情况而选用。
(3) 食用保健膳食。为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护受职业危害作用的靶组织、靶器官,应根据接触职业性铅有害因素作用性质和特点,适当补充某些特殊需要的营养成分。食物中存在多种成分,具有螯合铅和抗铅损伤的作用。苜蓿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有用的营养素,并对身体有解毒作用。成人可试服芦荟汁,早上喝半杯,睡前喝半杯可柔和肠运动,并协助将金属从消化道中清除。此外,可补充卵磷脂颗粒或胶囊、硒和谷胱甘肽等。铁、锌、铜、硒、锗等对铅的毒性均有一定的拒抗作用。这些营养素富含在水果和蔬菜中,例如刺梨、沙棘、猕猴桃、海带、洋葱和蒜头等。因此,铅接触人群应多摄入水果和蔬菜。每日理想的配餐应包括3~5种以上蔬菜,2~3种以上水果,颜色不要一样。尽量多吃富含果酸、维生素C及生物黄酮的水果,它们有助于拒抗铅损伤和去除体内的铅。
4. 加强健康教育
使人们正确认识职业性铅有害因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自觉参与预防,并做好个人卫生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在车间内吸烟、用餐。
5. 生产环境监测
生产环境监测是识别、评价职业有害因素的一个重要依据。其目的是掌握生产环境中职业性铅危害的性质、种类、强度(浓度)及其时间、空间的分布状况,为评价职业环境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提供依据;为研究接触水平-反应关系提供基础资料;鉴定预防措施的效果等。为此,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监测目的,建立定期监测制度及卫生档案制度。
6. 加强管理,严格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人的生命安全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投产等环节,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对可能产生职业性铅中毒的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在技术、工艺和设备方面采取措施,有效控制职业性铅中毒。
职业性铅中毒的预防
铅(Pb),灰白色金属,原子量207.20,比重11.34,熔点327.5℃,沸点1 620℃,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而凝集为铅尘。随着熔铅温度的升高,可进一步氧化为氧化铅、三氧化二铅、四氧化三铅,但都不稳定,最后离解为氧化铅和氧。
铅的化合物,如氧化铅(又称黄丹、密陀僧)、四氧化三铅(又称红丹)、二氧化铅、三氧化二铅、硫化铅、硫酸铅、铬酸铅(又称铬黄)、硝酸铅、硅酸铅、醋酸铅、碱式碳酸铅、二盐基磷酸铅、三盐基硫酸铅等分别用于油漆、颜料、橡胶、玻璃、陶瓷、釉料、药物、塑料、炸药等行业,铅化合物均以粉尘形式逸散。
一、职业性铅中毒及其易患
行业和人群
职业性铅中毒,是指在铅接触行业工作的人们因铅在体内聚集而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中毒。
我国工业、农业、交通的迅速发展,铅尘和烟雾污染了空气和水,各种工矿的废物排入农田,也由此进入人的食物链。由于空气和水的污染,蔬菜、粮食和水果都不同程度地被污染,铅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铅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更加剧了铅污染的危险性及广泛性。据不完全统计,以下20种行业人群是易患职业铅中毒人群:铅矿开采及冶炼;蓄电池行业;制造含铅耐腐蚀化工设备、管道、构件、模具、镀料、极板涂料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如火车轴承挂瓦、桥梁工程、船舶制造业等接触铅蒸气;制造放射线防护材料;钱币制造业;电力与电子行业,如保险丝、电缆制造、电视和电话外壳、含铅焊锡、电子显像管的制造等;军火工业;部队导弹、炮弹试射;化工行业;食品行业,如罐头生产中的焊锡过程等;油漆、油墨、颜料行业;建筑工业;橡胶工业;塑料工业;农药工业;石油工业;玻璃、景泰蓝、陶瓷工业;自来水管与暖气管道的连接(铅白);金属制品加工业,如金属集装箱制造。
另外,长期在大城市交通繁华的道路上值勤的民警,在铅冶炼厂区附近生活的居民也是易患职业铅中毒人群。
甘肃省是有色冶金工业的大省,铅的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号称中国铅锌工业基地的甘肃陇南地区有上百家铅锌矿和冶炼厂,预防铅中毒的任务非常繁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临床表现
职业性铅中毒通常呈慢性,铅中毒的临床指标主要是尿铅超过0.08mg/l,血铅超过50μg/t,职业史和临床症状是诊断的依据。
职业性铅中毒临床上有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的综合症状。
1. 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病和脑病。
神经衰弱,是铅中毒早期和较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头昏、头痛、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多梦等,其中以头昏、全身乏力最为明显,但一般都较轻,属功能性症状。尚有不少早期铅中毒者,上述症状也不明显。
多发性神经病,可分为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感觉型的表现为肢端麻木和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子型感觉障碍;运动型的表现有:肌无力,先是握力减退出现较早,也较常见,进一步发展为肌无力,多为伸肌无力;肌肉麻痹,亦称铅麻痹,多见于桡神经支配的手指和手腕伸肌呈腕下垂,亦称垂腕症;腓骨肌、伸趾总肌、伸庶趾肌节呈足下垂,亦称垂足症。
脑病,为最严重的铅中毒;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高热、烦躁、抽搐、嗜睡、精神障碍、昏迷等症状,类似癫痫发作、脑膜炎、脑水肿、精神病或局部脑损害等综合症。国内由于劳动条件改善,较少发生。
2. 消化系统
轻者表现为一般消化道症状,重者出现腹绞痛。消化道症状包括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上腹部胀闷、不适,腹隐痛和便秘,大便干结呈算盘珠状,铅绞痛发作前常有顽固性便秘作为先兆。腹绞痛为突然发作,多在脐周,呈持续性痛,阵发时加重,每次发作从数分钟至几个小时。因疼痛剧烈难忍,常弯腰曲膝,辗转不安,手按腹部以减轻疼痛。同时,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可有呕吐。检查时,腹部平坦柔软,可有轻度压痛,无固定压痛点,肠鸣音减少,常伴有暂时性血压升高和眼底动脉痉挛。
3.血液系统
主要是铅干扰血红蛋白合成过程而引起其代谢产物变化,如血δ-ALAD活性降低,尿δ-ALA增多,尿CP增多,血FEP、ZPP增多等,最后导致贫血,多为低色素正常红细胞型贫血。
4. 其他系统
铅对肾脏的损害多见于急性、亚急性铅中毒或较重慢性病例,出现氨基酸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及肾功能减退,提示中毒性肾病,伴有高血压。女工对铅较敏感,特别是孕期和哺乳期,可引起不育、流产、早产、死胎及婴儿铅中毒。男工可引起精子数目减少、活动减弱及形态改变。此外,尚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
三、预防措施
1.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控制铅有害因素的扩散
应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尽早消除和减轻危害,预防和控制职业性铅中毒危害,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适当的生产工艺,包括加料、出料包装等方法,以减少空气污染,贮存中注意温、湿度,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
(2)对粉尘、有毒蒸气或气体的操作在密闭情况下进行,辅以局部吸风,有热毒气发生时,可采用局部排气罩,控制职业性铅有害因素的扩散;
(3)采取远距离操作、自动化操作,辅以个人防护用品,防止直接接触。
2.控制职业性铅有害因素的作用条件
职业有害因素的作用条件是能否引起职业病的决定性前提之一,其中最主要的是接触机会和作用强度(剂量),决定接触机会的主要因素是接触时间。因此,在保护职业人群健康时,还应考虑作用条件,通过改善环境措施,严格执行卫生标准来达到控制职业性铅有害因素。
3.控制人的因素
为了预防职业性铅有害因素对接触者的危害,应重点加强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以便及早发现受到影响的人。
(1) 加强健康监护。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包括健康检查、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康状况分析和劳动能力鉴定等。
健康检查包括就业前健康检查和定期健康检查。
就业前健康检查是指对准备从事某种作业人员进行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了解受检者原来健康状况和各项基础数据,可发现职业禁忌症。对犯有血液病、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器质性疾患者,不能从事有铅行业岗位的工作。
定期健康检查是指按一定时间间隔,对接触职业性铅有害作业工作进行常规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及时发现职业性疾病的可疑征象,检出高危人群作为重点监护对象,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其他工人。
健康监护档案主要包括:①职业史和病史;②家族史(重点是遗传性疾病史);③基础健康资料,重点在就业前有关指标的水平;④接触职业性铅有害因素及水平;⑤与职业有关的监护项目;⑥其他,包括嗜好及生活方式。健康监护卡应每个工人一份,编号保管。
健康状况分析中常需计算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的发病率、平均发病工龄及病伤缺勤率等。
(2) 加强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用具包括呼吸护具(防尘防毒用的口罩、面罩)、面盾(防紫外线)、防护服(防酸、碱、高温)、手套(防振动)、鞋等,应根据危害接触情况而选用。
(3) 食用保健膳食。为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护受职业危害作用的靶组织、靶器官,应根据接触职业性铅有害因素作用性质和特点,适当补充某些特殊需要的营养成分。食物中存在多种成分,具有螯合铅和抗铅损伤的作用。苜蓿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有用的营养素,并对身体有解毒作用。成人可试服芦荟汁,早上喝半杯,睡前喝半杯可柔和肠运动,并协助将金属从消化道中清除。此外,可补充卵磷脂颗粒或胶囊、硒和谷胱甘肽等。铁、锌、铜、硒、锗等对铅的毒性均有一定的拒抗作用。这些营养素富含在水果和蔬菜中,例如刺梨、沙棘、猕猴桃、海带、洋葱和蒜头等。因此,铅接触人群应多摄入水果和蔬菜。每日理想的配餐应包括3~5种以上蔬菜,2~3种以上水果,颜色不要一样。尽量多吃富含果酸、维生素C及生物黄酮的水果,它们有助于拒抗铅损伤和去除体内的铅。
4. 加强健康教育
使人们正确认识职业性铅有害因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自觉参与预防,并做好个人卫生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在车间内吸烟、用餐。
5. 生产环境监测
生产环境监测是识别、评价职业有害因素的一个重要依据。其目的是掌握生产环境中职业性铅危害的性质、种类、强度(浓度)及其时间、空间的分布状况,为评价职业环境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提供依据;为研究接触水平-反应关系提供基础资料;鉴定预防措施的效果等。为此,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监测目的,建立定期监测制度及卫生档案制度。
6. 加强管理,严格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人的生命安全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投产等环节,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对可能产生职业性铅中毒的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在技术、工艺和设备方面采取措施,有效控制职业性铅中毒。
参考资料: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