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受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的影响,他力图按照自己理解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来构建他的社会分层理论和方法。
2、阶级划分的条件。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认为,阶级是由于人们的市场能力和生活机遇的不同而产生的。“有产”和“无产”是所有阶级处境的基本范畴。
3、既然阶级仅仅与市场环境相联系,任何个人的后果都可以通过市场这个中介而获得。每个人既有可能向更高的阶级地位升迁,也有可能下降到更低的阶级地位。
4、任何人在市场获得成功就是上层阶级。韦伯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为五个:有产阶级。知识阶级、行政管理人员阶级、小资产阶级(由商人和小商店主等传统职业人员组成)和工人阶级。
5、社会分层的标准。韦伯主张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项标准来进行社会分层。所谓经济标准,又称财富标准,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个人能够占有商品或劳务的能力,简单地说,即经济收人和财富的多少。
6、所谓政治标准,又称为权力标准,“‘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
7、权力可以产生于对匮乏的供给和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可以产生于个人或群体在科层组织中的地位,还可以产生于法律和其他因素。所谓社会标准,即声望,是一个人得自他人的肯定的评价和社会承认,它决定于个人的身份、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等。
8、根据社会标准可以区分地位群体。韦伯认为,经济标准——财富、政治标准——权力和社会标准——声望是相互联系的,但又可以各自独立,他主张用这三项标准综合起来进行社会分层。
9、韦伯与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异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似乎相似,都认为阶级是与经济相联系的,但实际上有本质不同。
10、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本质注重的是生产关系,主要从生产过程中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来揭示阶级属性,而韦伯关注的是市场关系,认为阶级地位是由市场处境决定的。
11、马克思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韦伯研究社会分层,目的是调和阶级的矛盾和冲突,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另外,韦伯试图用多元标准来“补充”马克思主义的“单元”标准,其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片面理解。
扩展资料:
一、分层目标:
1、从宏观上看,社会分层、阶级分层的目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旨在发动和组织社会运动、阶级斗争,因而它更强调社会不平等对立与冲突的一面。
2、依此目的,社会分层、阶级划分的标准必须十分严格,各阶层、群体、阶级之间应有本质区别并需要揭示冲突的内在根本原因。
3、另一类则旨在调和各利益群体或阶级,依此目的划分的阶层、阶级的标准则可以较为宽泛。各群体、阶层、阶级的区分多是非本质的。
二、十种标准:
1、分层本质上讲的是社会资源在各群体中是如何分布的,因此,资源的类型和占有水平也就常常成为划分阶层、社会地位的标准。
2、相比较而言,可以用来分层的资源中,以下十种资源最为重要,即生产资料资源、财产或收入资源、市场资源(以上三种属于经济资源)、职业或就业资源、政治权力资源、文化资源、社会关系资源、主观声望资源、公民权利资源,以及人力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社会分层
一,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社会分层理论的三个标准是:社会、声望、财富。
二,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三,马克斯·韦伯(德语:Max Weber,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韦伯最初在柏林大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是同泰勒和法约尔同一历史时期,并且对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确立做出杰出贡献,是公认的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受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的影响,他力图按照自己理解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来构建他的社会分层理论和方法。 1.阶级划分的条件。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认为,阶级是由于人们的市场能力和生活机遇的不同而产生的。“有产”和“无产”是所有阶级处境的基本范畴。既然阶级仅仅与市场环境相联系,任何个人的后果都可以通过市场这个中介而获得。每个人既有可能向更高的阶级地位升迁,也有可能下降到更低的阶级地位。任何人在市场获得成功就是上层阶级。韦伯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为五个:有产阶级。知识阶级、行政管理人员阶级、小资产阶级(由商人和小商店主等传统职业人员组成)和工人阶级。 2.社会分层的标准。韦伯主张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项标准来进行社会分层。所谓经济标准,又称财富标准,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个人能够占有商品或劳务的能力,简单地说,即经济收人和财富的多少。所谓政治标准,又称为权力标准,“‘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⑥权力可以产生于对匮乏的供给和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可以产生于个人或群体在科层组织中的地位,还可以产生于法律和其他因素。所谓社会标准,即声望,是一个人得自他人的肯定的评价和社会承认,它决定于个人的身分、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等。根据社会标准可以区分地位群体。韦伯认为,经济标准——财富、政治标准——权力和社会标准——声望是相互联系的,但又可以各自独立,他主张用这三项标准综合起来进行社会分层。 3.韦伯与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异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似乎相似,都认为阶级是与经济相联系的,但实际上有本质不同。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本质注重的是生产关系,主要从生产过程中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来揭示阶级属性,而韦伯关注的是市场关系,认为阶级地位是由市场处境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韦伯研究社会分层,目的是调和阶级的矛盾和冲突,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另外,韦伯试图用多元标准来“补充”马克思主义的“单元”标准,其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片面理解。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受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的影响,他力图按照自己理解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来构建他的社会分层理论和方法。
1.阶级划分的条件。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认为,阶级是由于人们的市场能力和生活机遇的不同而产生的。“有产”和“无产”是所有阶级处境的基本范畴。既然阶级仅仅与市场环境相联系,任何个人的后果都可以通过市场这个中介而获得。每个人既有可能向更高的阶级地位升迁,也有可能下降到更低的阶级地位。任何人在市场获得成功就是上层阶级。韦伯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为五个:有产阶级。知识阶级、行政管理人员阶级、小资产阶级(由商人和小商店主等传统职业人员组成)和工人阶级。
2.社会分层的标准。韦伯主张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项标准来进行社会分层。所谓经济标准,又称财富标准,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个人能够占有商品或劳务的能力,简单地说,即经济收人和财富的多少。所谓政治标准,又称为权力标准,“‘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⑥权力可以产生于对匮乏的供给和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可以产生于个人或群体在科层组织中的地位,还可以产生于法律和其他因素。所谓社会标准,即声望,是一个人得自他人的肯定的评价和社会承认,它决定于个人的身分、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等。根据社会标准可以区分地位群体。韦伯认为,经济标准——财富、政治标准——权力和社会标准——声望是相互联系的,但又可以各自独立,他主张用这三项标准综合起来进行社会分层。
3.韦伯与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异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似乎相似,都认为阶级是与经济相联系的,但实际上有本质不同。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本质注重的是生产关系,主要从生产过程中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来揭示阶级属性,而韦伯关注的是市场关系,认为阶级地位是由市场处境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韦伯研究社会分层,目的是调和阶级的矛盾和冲突,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另外,韦伯试图用多元标准来“补充”马克思主义的“单元”标准,其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片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