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83版西游记为什么经典吗

2025-02-25 06:33:1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央视版《西游记》在80后回忆中所占的分量,已经不能用电视剧的成就来衡量,比如俺本人的经验:每次看到唐长老回长安,就意味着暑假快结束了,顿感撕心裂肺,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颤抖不已。
除了先入为主,再说说作品本身吧。

1,我觉得央视版《西游记》看起来精气神十足的首要原因是,演员多有戏曲功底。也就是@杨威 截图反映的问题。六小龄童不用说了,绍剧猴戏世家。八戒是昆曲演员,迟重瑞是京剧演员。还有:观音——左大玢(湘剧)、太白金星——王忠信(京剧)、唐僧母亲——马兰(黄梅戏)、车迟国王后——赵丽蓉(评剧)、高小姐之母——高玉倩(京剧)、白骨精变化之一村姑——杨俊(黄梅戏)、金圣宫娘娘——詹萍萍(京剧)、蝎子精——李云鹃(京剧)、高小姐——魏慧丽(京剧)、蜘蛛精之一 ——姚嘉(湘剧)……太多了。戏曲化(或者说舞台化)的表演方式,现在已经不能被广泛接受了。但在当时,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要说央视版《西游记》汇聚了多少汗水,怕是前无古人了。

2,制作周期长,天南海北实景拍摄。80年代拍个电视剧,比现在拍电影都苦(相对而言)。我之所以不愿意说“86版西游”,是因为根本就从82年拍到了88年啊!而且是集全国之力。另外,不扯远,在此回答的童鞋里面,估计就有不少人的家乡入选过央视版《西游记》取景,比如张家界、黄果树啥的。80年代还没有黄金周,这些场景一出来,羡煞多少观众。再看张纪中版的《西游记》,上星60集,老张派几架飞机航拍个外景,回来绿幕一合成了事。虽然合成也花了不少钱,但目前这技术……出钱不讨好。

3,剧情模式。央视版《西游记》类似于今天我们熟悉的美剧系列剧,截取最精华的片段,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等等,单集内完成一个连贯的起承转合。当然这也是由于当时的审美习惯(单本剧)和物力财力(20集就是长篇电视剧啦)决定的。但好处是看的过瘾。张版《西游记》在每集结尾留下悬念,多集讲述一个篇章,虽说是遵循了现在长篇电视剧的叙事习惯,但也许还真不太适用于我们已经习惯了的、单个故事突出的西游记。

4,主题取舍。我认为,从原著到电视剧改编(什么西游记后传之类的破烂衍生片就算了),三版完整叙事的西游记作品,央视版是在做减法,减出一部0—99岁通吃的G级片;浙江卫视版《西游记》是在做加法,用今天的普适的叙事逻辑(悟空为何要大闹天宫,是因为女妖的刺激)来演绎神话作品,结果就是不伦不类;而张版《西游记》,确实是最接近原著的(俺本人在看的过程中笑了也哭了,一开始完全没想到能看完)。但是,观众在评判电视剧时有一个普遍的误区,符合原著就是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每种媒介的特质不同,在改编中势必要再编排再取舍。不能因为央视把《西游记》拍成“少儿版”就否定它作为电视剧的成就。

最后想多说一句,我认为《西游记》真的是一部非常非常非常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它成功的预言了视听语言的奇迹,为今天的改编提供了种种奇观(人物奇观、动作奇观、场景奇观……),这些都是影视作品的先天优势,那些浪费西游题材制造垃圾的人都死去!而且,《西游记》完整呈现了中国的神话谱系,《三联》做过专题就讲这个。往浅了说,妖魔鬼怪打打杀杀,大家都喜欢看;往深了说,那能说的就太多了。
央视版《西游记》成为经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多时代特质已无法复制。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暑假都看些什么。

回答2:

这里我给一个特别的答案,这个经典是相对的,相对于中国国情,对于儿童,青少年,甚至是一些知识层面一般的人来说确实是经典,从音乐,从剧情,从六小龄童的演绎,再看每一个角色都是无法差评的存在!
但是相对于原著,83版西游记却是毁了原著,不但部经典,反而拍的非常差。
当然了是相对的。因为原著所要表达的是黑暗。而我们需要的是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