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卫的设置是什么?

2025-04-08 02:24:4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沈阳中卫是辽东都司二十五卫之一,《明史·地理志》记载:

沈阳中卫,元沈阳路,洪武初废,三十一年闰五月置卫。洪武二十四年建沈王府,永乐六年迁于山西潞州。东有牟山,南有浑河,又东沈水入焉。又西有辽河,又北有抚顺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置,所东有抚顺关。又北有蒲河千户所,亦洪武二十一年置。南距都司百二十里。

沈阳左卫、沈阳右卫,俱洪武中置,建文初废,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复置,后仍废。

沈阳中屯卫,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置,建文中废,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复置,属北平都司,后属后军都督府,寄治北直河间县。

这段记载多不准确,需要作些说明。一是关于沈阳中卫和左卫、右卫的设置时间。《辽东志》记载沈阳中卫建于洪武二十年,《明实录》记载洪武十九年八月置沈阳中卫,应以洪武十九年(1386年) 为准。《明实录》记载沈阳左卫也建于洪武十九年八月。可见,洪武十九年八月在沈阳城同时设置了沈阳中、左、右三卫。

明沈阳中卫山川地理图

二是关于沈王府。洪武年间,朱元璋将二十四个儿子中的十二个王府建于北方,叫作建藩守边。其中在东北地区及北京的有:广宁的辽王朱植、大宁的宁王朱权、开原的韩王朱松、沈阳的沈王朱模、北平的燕王朱棣。按明朝的规定,每个王府都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设三护卫,卫设左右前后中五千户所, 又设围子手二所。朱模是朱元璋的第二十一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 年) 封为沈王,同年在沈阳建沈王府,二十五年(1392年) 设沈阳中护卫。朱模始终未到沈阳就藩,永乐六年(1408 年) 沈王府迁于山西潞州。《明实录》记载: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复置沈阳左右二卫,初,建文中改沈阳左卫为衡山护卫,右卫为临安护卫,至是兵部奏复旧制。历史的实际情况可能是: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在沈阳建沈王府,第二年建沈阳中护卫,按每王府设三护卫的规制,又将沈阳左卫改为衡山护卫,右卫改为临安护卫。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1402年) 七月,复置沈阳左卫、沈阳右卫,后来二卫一并调至北京,直属左军都督府,沈阳城里只剩下沈阳中卫与明王朝相始终。

明沈阳中卫中左中户所百户印

据《全辽志》卷一,沈阳中卫城内和属下机构有:

察院行台(卫治西南),沈阳游击府(在卫治西南隅,嘉靖辛丑都御史孙桧奏设),沈阳备御公署(在卫治西);

沈阳中卫治(城东南隅,元总管府旧址),经历司、镇抚司、左右中前后所(俱卫治内);

儒学(正统二年都御史李濬奏设,在卫治东),社学;

军器局(卫治西北),军储仓(卫治西北),予备仓(卫储仓内),钱帛库(卫治西南),养济院(卫治西南隅),草场(卫治西南隅),教场(城东一里),漏泽园;

盐场百户所(海州城西南梁房口),铁场百户所(安平山城东九十里);

沈阳在城驿(南关正中),递运所(城南四里);

抚顺城(城东八十里,本古贵德地,洪武十七年创立,周围三里有奇,池深一丈,阔二丈,城门一,曰迎恩);

抚顺备御公署(在所治东);

抚顺千户所治,抚顺所仓,预备仓,教场;

蒲河城(城北四十里,正统二年建,周围七百二十五丈四尺,池深一丈,阔二丈,门二);

蒲阳书院(在所城内,嘉靖十三年巡按御史常时平建);蒲河备御公署(在所治西);

蒲河中左千户所治,军器局,蒲河所仓,预备仓,教场(城东南一里)。

沈阳中卫官吏有:掌印指挥一员、管屯指挥一员、局捕指挥一员、经历一员、镇抚一员、儒学教授一员、训导一员、阴阳正术一员、医学正科一员、左、右、中、前、后并蒲河中左、抚顺七千户所掌印千户各一员、管屯千户各一员、掌印各百户、盐场百户、铁场百户、带管驿,递百户、仓大使一员、蒲河、抚顺仓副使各一员、库大使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