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乙)异常地球化学概查及特征(一口井)

2025-04-23 17:58: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位于测区最南边,属Hy-14综合地球化异常的一个组成部分。概查主要选择Hy-14综合地球化学异常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指示元素异常密集、强度较高的地段,面积5.9km2。但限于该综合异常南边未封口,故概查范围还向南延出图外约200m。

所分析元素同Hy-7(营毛沱)一致,仅去Bi而加Cd。

一口井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组合为Cu、Ag、Au、As、Zn、Mo、Sn、Ni,各指示元素异常叠加较好,浓集中心明显。经1:1万地球化学岩石测量,Cu、Ag、Mo、As、Sb、Zn等指示元素均显示具一定规模的原生晕,目前并已发现被民采的多金属矿的数处铁帽点。

(一)指示元素含量概率分布与地球化学参数

该异常Pb、Sb、As、Ag、Au的相对背景含量基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其他元素则按对数分组的频率分布。其间由于正向的几何增量频率较高,其相对背景部分的频率分布未构成典型的对数正态概率分布。经分解,这些元素也基本可区分出背景全域与异常全域。其地球化学参数用解析法求得(表1-2-20)。

表1-2-20 指示元素地球化学参数

Cu的相对背景并不高,浓度克拉克仅为0.25。背景平均值相当于地壳丰度的l/4,也比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Cu的背景还低(水系沉积物Cu的Co=25.7×10-6)。Mo、Hg、Zn、Cd的相对背景平均值也低于地壳丰度,而As、Sb的背景平均值则较高,浓度克拉克分别为As2.12和Sb2.95,Pbl.78,Aul.45,Ag1.16。

(二)指示元素原生晕

一口井(Hy-14)主要指示元素原生晕数据及特征见表1-2-21。所见,Mo、As、Sb、Cu、Zn、Ag等元素形成具较大规律的原生晕。从原生晕展布上,大多数指示元素均呈现与区内主要构造线方面(近东西向)相一致的带状原生晕。而Mo呈与区内铁帽带延伸方向一致的NW 或NWW向带状分布。

表1-2-21 一口井指示元素原生晕特征表

续表

续表

1.Mo原生晕

测区共圈定Mo原生晕6个(见表1-2-21)。总面积1.5km2,占概查工作区面积的21.7%。呈NWW方向展布,与其他指示元素原生晕展布方向(近东西向)略有斜交。最有代表性的Mo原生晕为Mo3和Mo4。其中Mo3原生晕位于14~21线,延伸约2km,展布方向约300°。其中心部位与测区东部的铁帽带相吻合,面积0.36km2,Mo几何平均4.45×10-6,是Mo背景值的7倍,衬度4.15,极为清晰。高Mo含量主要分布于铁帽之中,最高为57.315×10-6。该铁帽带大致沿330°~320°方向断续延伸400m 以上,厚约0.3~1m。赋存铁帽的构造蚀变带走向320°,呈陡倾斜,上下盘均为强烈片理化的石英砂岩和粉砂岩,片理产状195°﹤85°。

Mo4是测区最大的原生晕,NWW延伸达3.6km,横贯全测区,东西两端均未封口,面积0.64km2。Mo4在21线是连续的,向西至19线以西,则分为彼此相隔100~300m的两个Mo原生晕,其Mo的浓集中心在11~13线,尤以北部分支最为突出。Mo的中、内带长达800m,宽100~200m,最高含量Mo为46.6×10-6。该浓集中心与测区西部的铁帽带相吻合铁帽带断续延伸在400m以上。

区内具外、中、内浓度分带的Mo原生晕,大多与铁帽有关。但由于概查样品网度为500×40m,有一些铁帽点未控制,总体规模还不详。

2.As、Sb原生晕

As元素有3个原生晕,总面积1.9km2,占测区总面积的27.5%。As的强度也很高,3个原生晕As的最高含量分别为353和大于500×10-6,并具清晰的浓度分带。As原生晕形态不甚规则,大体呈东西向延伸,在与铁帽带重合部位的高浓度带略具NWW向。As原生晕19~21较大宽度在19~21线,宽大于1.5km。

Sb原生晕与As原生晕特点相似,异常面积大,强度高,浓度分带齐全,衬度高。5个Sb原生晕总面积为1.8km2,占测区面积的26.1%。然而出现在东西两个铁帽带上Sb的含量并不高,也无明显的浓度中心,唯在西部铁帽带内有3个点落入Sb的浓度内带之中。这种情况可能同指示元素的水平分带有关。同样与As原生晕相同,Sb在19~21线有很大宽度,原生晕宽达1.8km。而东部面积较大的As、Sb原生晕中,由于元素含量的不均匀性而出现若干条带状的背景地段,从而造成As、Sb原生晕在较宽的范围内连续性较差之故。

规模较大的As、Sb原生晕同Mo的原生晕同时发育情况,并不反映矿化空间的一致性,而可能主要是与矿化类型有关,即As、Sb的富集可能与区内铁帽原生黄铁矿化相关。

3.Cu原生晕

Cu元素原生晕呈明显的东西向带状展布,部分为线状特征。10个Cu原生晕总面积1.66km2,占测区面积的16.6%,异常Cu含量中等,浓度内带的范围很小,大多为外带或外、中带。异常衬度1.23~1.93,清晰度不高。在两个铁帽带上,Cu含量略高一些,大于200×10-6样品仅有4个点。也有个别呈背景含量的。

4.Ag原生晕

Ag主要在测区中部和北部形成东西向带状原生晕,部分呈线状。Ag与铁帽带无明显的关系,铁帽带样品既有高含量Ag,如0.63×10-6,也有背景含量。Ag原生晕的浓集中心多为点状。

5.Zn、Cd原生晕

Zn有6个原生晕,总面积1.34km2,占测区总面积的19%。但均无浓集中心和无浓度分带,衬度1.09~1.47。原生晕呈东西向带状展布,横贯全测区,多呈高背景起伏。在铁帽带上,Zn含量略比周围高一些,大多在150×10-6以上,分不出浓度分带。Cd与Zn虽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有亲缘性,但在测区Cd并未形成具一定规模的原生晕,仅出现有几个小规模或宽度很小的线状异常。不过在两个铁帽带上Cd均有浓集,并与Zn的浓集具一定线性关系。如东部铁帽带,Zn和Cd的相关系数为0.724,对数回归方程为:Zn=2.15+0.23Cd;西部铁帽带,Zn和Cd的相关系数为0.711,对数回归方程为Zn=2.24+0.08Cd,二者极为相似。表明Cd的局部富集与铁帽带的成矿成晕和Zn的富集有一定关系,但在铁帽带外的较大范围内Zn的起伏与Cd关系不密切。

6.其他指示元素原生晕

Au在一口井一带背景较低,平均值1.45×10-9,与区域水系沉积物背景相近。在Hy-14中,Au元素仅出现几个小的原生晕和在两个铁帽带略有显示,并有齐全的浓度分带,说明铁帽中Au可能是主要伴生组分。

此外,Hg和Pb元素在概查区仅形成一些线状异常,规模均不大,基本属背景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