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盘中鱼头花色看,应该是淡水石斑鱼。
淡水石斑鱼,为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1988年引入台湾,是台湾南部地区普遍的淡水养殖品种,1996年广东、江西养殖单位从台湾引入,1999年又引入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淡水石斑鱼其生长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强,而且外形美观、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既可以做为商品鱼,又可以作为观赏鱼种,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品种。淡水石斑鱼为热带鱼类,淡水中生长,也可在盐度为10‰以下海水中生长。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
在我国西部的岷江水系,长江支流等河流也有一种本土石斑,体型相对较小,成年体长18~~25CM左右,体重在100~~250g之间,由于其常年生活在淡水,以啃食附着在石壁上得浮游生物和昆虫水生幼虫为食而得名。其生长速度较慢,但是其耐低氧、抗病力强,而且外形美观、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既可以做为商品鱼,又可以作为观赏鱼种。
如图 , 花身副丽鱼 若称“淡水石斑鱼”并不妥 容易混淆 学名
慈鲷科 Cichlidae 副丽鱼属 Parachromis 鱼类
下图为 花身副丽鱼 Parachromis managuensis ,俗称 花老虎、美洲虎鲷、花豹石头鱼
身体呈银蓝灰色,腹部白色或微黄色,嘴大,下巴突出,犬齿大且突出,全身上下包括鱼鳍部份都布满著不规则斑点,眼睛和鳃盖边缘或多或少有黑色条纹;较大的雄鱼有尖尖的背鳍和臀鳍。背鳍硬棘17至18枚、背鳍软条10至11枚;臀鳍硬棘6至8枚、臀鳍软条11至12枚。体长约在55厘米。
栖息溪流或湖泊,喜具有沙泥底质且具高度优养化的水质,肉食性,以其他鱼类、甲壳类、无脊椎动物为食,领地观念很强,很爱咬其他的鱼,它们通常不喜欢别的鱼打扰它们的清修。加上它们巨大的体形,所以,最好不要同种鱼混养,除非与其混养的鱼的体型明显大于它。毕竟它们是强壮的杀手级的鱼类。
淡水石斑鱼为热带鱼类,均在淡水中生长,也可在盐度为百分之一以下海水中生长。其适温范围在30度左右,当水温下降至20度时,摄食明显减少,水温下降至15度时身体失去平衡,故冬季期间池水会降至15度以下的地区不适合淡水石斑鱼生长。
海水石斑鱼春夏季分布于水深10到30米处,盛夏季节也会在水深2到3米处出现;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则游向40~80米较深水域。适温范围为34度左右,最适水温为28度。适盐范围广,可在盐度百分之一以上海域生存。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
这个有点难度哦,都上桌了,能先让我尝一下味道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