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大名著里《红楼梦》的文学价值、艺术成就最高?而且还是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2024-10-28 06:38:1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清人曹雪芹所作的《红楼梦》被称为我国古典小说不可逾越的巅峰。那么,《红楼梦》的魅力又展现在哪里呢?它有哪个地方那么吸引我们呢?非常简单,相信不怎么热衷于《红楼梦》的学生都知道——初中历史课本上面已经清楚的说明了《红楼梦》的主旨:“书中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策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红楼梦》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正是专家们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红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高度的艺术性
拍一部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也花了不少钱,这足以体现出《红楼》的艺术之高。其实,除了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之外,《红楼梦》的艺术还真有不少!
一、建筑
《红楼梦》书中的所描绘的建筑也有一定的艺术含量,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大观园,大观园是宝玉和姐妹们小时候住的地方,大观园中分了许多住宅,如,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秋爽斋等,而且各有各的建筑特色。在大观园还没有建成的时候,宁、荣二府也已经占了大半条街,就凭这点,足以看出了清朝贵族所住的房子是多么高雅和宏伟呢!
二、衣着
《红楼梦》中所写到的衣服也呈现出艺术。最著名的很明显就是宝玉那件宝贵的雀金裘了,《红楼梦》用短短的几行字描绘了它:“宝玉看时,金翠辉煌,碧彩闪灼,又不似宝琴所披之凫靥裘。只听贾母笑道:‘这叫做雀金呢,这是俄罗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前儿把那一件野鸭子给了你小妹妹,这件给你罢。’”可见这是从外国带来的,而且金翠辉煌,碧彩闪灼,这足见其艺术了。
“这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袖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这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绿豆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是《红楼梦》第三回王熙凤出场以及对她衣着打扮的描写,从这些饰品可以能看出贵族的穿着是多么讲究,也是多么具有艺术含量!
三、绘画
《红楼梦》中的绘画艺术也足以看出清朝人对绘画的讲究。我们都熟知的便是整本书里惜春都在画的那幅描绘大观园的图画。事情要从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开始说起:刘姥姥第一次参观大观园,从村里出来的人没见过大世面,必然叫好,还说如果可以画(大观园)出来便好,贾母当即便叫惜春画几幅给她,然而,毕竟大观园那么大,想把它描绘出来也并不是一时间可以做到的事情,惜春也是海棠诗社的成员之一,画画便要耽误了写诗,因此,李纨便决定给她假期,众人商量之后,便决定给惜春一年的假期,可是到她们商量用是么材料画的时候,宝钗的一番话却大占了风头,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头号排笔四支,二号排笔四支,三号排笔四支,大染四支,中染四支,小染四支,大南蟹爪十支,小蟹爪十支,须眉十支,大著色二十支,小著色二十支,开面十支,柳条二十支,箭头珠四两,南赭四两,石黄四两,石青四两,石绿四两,管黄四两,广花八两,蛤粉四匣,胭脂十帖(未完)
......

建筑和人们的衣着也只是《红楼梦》艺术的一部分,书中的艺术是数之不尽的,如,诗文、语言等都是《红楼梦》的艺术。

高度的思想性
《红楼梦》高度的思想性正是红学专家所执着研究的,红学有一个分支叫做探秩,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中所讲述的事情都不是历史,但它却把历史隐去了,它在放映着历史。那么,《红楼梦》高度的思想性又体现在那里呢?
一、诗文
《红楼梦》中的诗有很多,大都出自宝玉、黛玉、宝钗、探春等人所结的海棠社(后称桃花社)。如果在度《红楼梦》是没有细细品味其中的诗文,那可以说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整本书。其实,《红楼梦》中有很多诗都可以去探秩,如,香菱学诗,最终在梦里作得一首曰:“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骨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用团圆!”听到这首诗便让人感到凄凉,香菱的身世是被人拐卖到薛家做妾的,她的父亲便是甄士隐。而“红袖楼头夜倚栏”则表现了一个女子夜间依靠在栏上对月长吁的寂寞心情。“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用团圆!”直接点题,香菱自我抒发出了对团圆的渴望。
《红楼梦》中诗就有很多,但文只有一篇,那就是《芙蓉诔》,它是宝玉用来拜祭死去的晴雯的文章,书中描写宝玉与晴雯情深——晴雯帮宝玉补过那件烧焦的雀金裘,晴雯死后,有一次宝玉穿着那雀金裘到学堂,周围的同窗们都把目光凝聚在那雀金裘身上,而宝玉却不尽地伤感,以后再也没穿了。而且晴雯妖艳,怕宝玉学坏,王夫人便撵了她回家了,何况她又没家,只得住在哥哥家里,无奈哥哥嫂子都不理她,最后便病死了,却见不着宝玉一面。晴雯临死前对一个丫头说,她上了天堂要被派去做芙蓉的护花神,那丫头又把这话转告宝玉,因此宝玉便到芙蓉花池旁拜祭晴雯,并作成《芙蓉诔》。
不论是诗文,还是诗文里隐藏的故事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但是香菱被拐卖,晴雯被撵这两件事却放映着当时的社会背景。
二、人物和名字
年纪大一点的人都知道男孩子起名字是要跟着辈分的,这都不受嫡出、庶出的限制,因此,贾府中人物的名字都体现了这一点,按辈分来算,从最老的宁、荣二公到最小的贾兰、贾蓉贾芸和贾蔷等,总共有五代人,而他们的名字都紧跟着他们的辈分。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他们为一母所生的兄弟俩,他们是水字辈的,因此他们的名字上都有三点水;宁、荣二公的儿子分别叫做贾代化、贾代善,这就更明显了,一眼可看出他们是代字辈的人,不过在代字辈里还有一个没有亡故的老太爷(从《红楼梦》开始转入贾府内容的时候,贾代化、贾代善已经亡故),他就是贾代儒,他是贾府的私塾先生,也是贾家的亲戚;接着就是贾代化儿子贾敷、贾敬,贾代善儿子贾赦、贾政,每个人的名字上都有反文旁,因此他们是文字辈的;再往下看,人物开始多了:贾珍、贾琏、贾珠、贾宝玉、贾环、贾瑞,他们是玉字辈的;到了最小的这一辈,人物更多了,贾兰、贾蓉、贾芸、贾蔷、贾芹、贾菱等,他们的名字上都有草字头,因此他们是草字辈的(贾兰的“兰”自用繁体字理解)。人名的辈分为我们度《红楼梦》判断人物的辈分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从他的名字中得知他属于哪个辈分。除此之外,史、薛三家也有辈分的限制,如,王子腾和王子胜为子字辈,薛蟠和薛蝌为虫字辈等。然而,在《红楼梦》中,有一些女子的名字也是紧跟辈分的,如,宝钗和宝琴是宝字辈的,李纨和李琦、李纹则是丝字辈的,而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位小姐的名字上都有春字。我们看《红楼梦》时都会发现,贾府中每一位小姐或公子都有好几个丫鬟或小厮陪在身边,如,宝玉有袭人、晴雯等,黛玉有紫鹃、雪雁、春纤,宝钗有莺儿......这些丫鬟的名字都是很有趣的,它讲究齐名,如,文房四宝:抱琴、司棋、侍画、入画。四珍宝:珍珠、琥珀、玻璃、翡翠。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七彩:彩屏、彩儿、彩凤、彩霞、彩鸾、彩明、彩云。十二儿:庆儿、昭儿、兴儿、隆儿、坠儿、喜儿、寿儿、丰儿、住儿、小舍儿、李十儿、玉柱儿。四小厮:茗烟、扫红、锄药、伴鹤。四小:小鹊、小红、小蝉、小舍儿。这都让你感受到了曹公所费的心思之大。
然而,这还不足以称道,殊不知,这些名字还真的在放映历史,放映社会背景。在《红楼梦》中,有一些人物名字的谐音就是他们的性格,然而,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名字却为《红楼梦》的研究提供了线索,我们可以把“甄士隐”读作“真事隐”,把“贾雨村”读作“假语存”,况且《红楼梦》第一回的回目叫做“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最后一回回目又叫“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前后都有这二人的出现,这便说明了甄士隐和贾雨村在书中的地位,而这两个名字就给了我们线索,“真事隐”指把真实隐去,“假语存”便是留下假话来放映历史,这恰好与太虚幻境石牌坊上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为我们奠定了研究全书的基础。其余的还有很多,如,霍启为祸起,冯渊为逢冤,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人合称为原应叹息等这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红楼梦》中的人物有各种各样的性格,然而,他们的命运也是各种各样的,但归根到底还是悲惨的多,其中以金陵十二钗最有代表性:青春守寡的李纨、史湘云;出嫁后被丈夫折磨致死的贾迎春;远嫁海疆的贾探春;悲观绝望青春出嫁的贾惜春;含冤而死的秦可卿;被盗抢去的妙玉......而丫鬟中四烈婢(指上述的晴雯、金钏、鸳鸯、司棋四人)的性格更是鲜明:金钏儿跳井而死;鸳鸯含冤而死;司棋撞壁而死;晴雯斥逐羞忿而死等这都体现了人物多种多样的性格。
三、婚姻
然而,《红楼梦》中公子小姐们的婚姻也体现了清朝人的思想。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就体现了这点,红楼梦十二曲子中《枉凝眉》和《终身误》最为著名,它们都是黛、钗的写照。书中描写宝、钗成亲之时,便是黛玉亡故之日,《终身误》里有一句歌词“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这正是宝玉想表达的。宝玉并不喜欢宝钗,可是当时宝玉把玉丢失,人失去理智,而贾母、王夫人等认为宝钗有僧、道授予的辟邪金锁,宝玉又为通灵转世,而这相配,便是金玉良缘,而宝玉只记住他和黛玉的“木石前盟”,一直不想娶宝钗为妻,但是在贾母却认为黛玉有心病,不可嫁与宝玉,在贾母和王夫人的要求下,宝玉迷迷糊糊,也勉强结了婚,却不知道黛玉已经亡故,宝玉久久才得知,又到潇湘馆追思黛玉,因此便有了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相信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在现金的社会上,那正是因为大人们的封建思想才有了宝黛钗的爱情悲剧,才夺走了宝黛钗的终身幸福,因此,封建的婚姻也是加快封建社会走向崩溃的脚步的原因之一。
宝黛钗的爱情悲剧虽然著名,可下面这故事更是可悲可笑。这是关于探春的故事,说到这三姑娘,给我的印象就是:第二个王熙凤!探春和贾环是亲兄妹,都是赵姨娘生的,可是她比贾环要强得多,如第五十五和五十六回说道凤姐病了,便由探春、李纨、宝钗来管理家事,那时候的探春呈现得霸气十足了,当时探春和李纨在大观园的晓翠堂料理家事有吴新登家的近来报告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叫赏银子,探春不知该赏多少,便问吴新登家的要赏多少,吴新登家的又忘了,便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赏多赏少谁还敢争不成?”探春笑道:“这话胡闹。依你说,赏一百倒好。若不按例,别说你们笑话,明儿也难见你二奶奶。”探春也越来越厉害了,把王熙凤也推到这事上来了,料想若是王熙凤,必然随便赏个三四十两算了,免得这“无心等”家的无心等呢!这吴新登家的见探春越说越厉害,也不敢推辞,立刻查了旧账目,叫探春赏了二十两罢了。去后不久,赵姨娘绷着脸进来了,前儿袭人的妈死了,也赏了四十两,她料想探春是自己的女儿,死的好歹也是她的亲舅舅,也不可能只赏二十两那么少,想要帮自己兄弟“讨回公道”,不料被探春反咬一口。这便可见探春管家比凤姐弄权强多了(后来探春出嫁,贾府衰落,王熙凤被人欺负,李纨也叹道:“可恨三姑娘不在矣!”)。后来平儿到晓翠堂看了一下情况,也大吃了一惊,回后将事情转告凤姐,二人的对话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凤姐儿听了笑道:‘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子里。’平儿笑道:‘奶奶也说糊涂话了。他便不是太太养的,难道谁敢小看他,不与别的一样看待么?’凤姐儿叹道:‘你那里知道,虽然正出庶出是一样,但只女孩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说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位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别说庶出,便是我们的丫头,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道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得了去。’”从这对话中便体现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如今男女平等,还哪有这事发生?因此,这也使封建社会走向了崩溃!不过话说探春后来远嫁他乡,全书结尾时回了贾府一次,说她生活还好,服采鲜明,我就此产生了疑问:探春远嫁,况且又是庶出,凤姐也说了“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因此,探春的生活还会好吗?恐怕也是探春比迎春“硬”一点,没被欺负罢了。不过这也要专家在研究研究才能确定。

我们可从诗文、人名、婚姻去感受《红楼梦》高度的思想性, 但我们也可以从历史中去感受《红楼》,因为《红楼梦》高度的思想性反射出来的就是历史的光芒!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魅力四射,红楼梦中人物更是魂牵梦萦,不论过去,现在,将来,它都放映着历史时代,放映着我们的时代,它是百年不朽的巨著,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可逾越的巅峰!

http://blog.sina.com.cn/pjhlyw

回答2:

《红楼梦》: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木石斋 于 2004-05-04 发表在 学术研究 古代叙事艺术在经历了六朝鬼神志怪书、唐人传奇、宋元话本之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三部长篇名著相继于明代问世,从此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新时代。在古典小说创作的这个转型时期,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便是印刷术的推广与出版业的兴盛。技术因素往往是改变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契机,刻本小说的出版与发行,使小说艺术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文化产品,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市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同时,由于读者特定的阅读方式以及出版业的商业化趋势,这些因素又反过来改变着作者的写作形式与内容。 作为文人小说,“三大长篇名著”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写作——阅读”方式, 但在素材来源方面, 仍带有“集体性”,整个创作过程是漫长的,它们都是在宋元话本和民间口头流传的基础上最后定型的。而文人小说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创作,大约要到《金瓶梅》时代才出现。《金瓶梅》的出世与先前“三大长篇名著”时期相比,显然是小说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因为《金瓶梅》的创作很可能是古代“个人化写作”的先例,它开始摆脱历史和传奇的影响,去独立处理一个属于自己的现实世界,从而拉近了与现代意义的小说创作的距离。与前三者不同的是《金瓶梅》在素材选择上有了新的突破,它基本上取消了原始素材积累与口头流传的话本阶段,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 “二度创作”,《金瓶梅》更多地继承了《水浒传》的遗产。《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故事作为一个“片段”被《金瓶梅》移植和放大,虽然表面上与前者仍保持着某种直接的延续性,但在本质上却是一种公然的反叛与否定,作者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与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也改变着大众的欣赏趣味。 应该说,《金瓶梅》的问世是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而另一个更大的奇迹则是问世于清代的《红楼梦》。正如《水浒传》预示了《金瓶梅》的出世,《金瓶梅》也同样预示了《红楼梦》的诞生。这三部宏篇巨著无疑是代表着古典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就明清两代五部长篇经典小说的主旨而言,粗落地可以概括为“言德”与“言性”两大范畴。《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应当属于“言德”(忠与义)的范畴;《西游记》是言“心性”(佛与魔),《金瓶梅》是言“身性”(肉欲),《红楼梦》是言“灵性”(情欲)三者应当同属于“言性”的范畴。“德”与“性”两个概念无疑是整个传统文化的两个核心,具有丰富的含义,而二者之间复杂的关系几乎构成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 作为一般读者,我们总是孤立地看待一本书籍。但事实上,任何一本好书或被称作经典的书,它都是“历史”地存在着。它有一个文化渊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受到先于它的作者与书籍的影响,然后,又对后来的作者与书籍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这是一个学习与创新的历史过程。于是,文学作品就具有了某种“生物链”的特征,它们陈陈相因就象星系点缀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文化的夜空之上。美国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诗学”与“修正理论”(注1)就是在此背景中产生的。在布鲁姆的批评理论中,有这样一些概念如:“正典结构”、“影响的焦虑”、“强力误读”、“对抗”、“偏移”、“转义”、“碎片”、“由高到低”等等。这是后来者在自己的创作中,面对传统必然要采取的有效措施。而在我们的文学史中,小说创作的经验在《三国演义》那里表现得尤其明显。在《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对比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某种“修正”与“偏移”,小说从史实中挣脱出来了。这是一种蜕变,这种情形就象刚出土的蝉甩掉蝉衣获得新生一样。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裨官与史家的关系先是暧昧模糊,但注定要分道扬镳。《水浒传》虽然早于《三国演义》出世,但它的创作却是“强力”的,“讲史”的成分在这里已经有意识地被削弱,市井与平民的成分则明显地增加,语言更趋于通俗化,因而更易于让百姓接受。而真正的反叛与创新则来自于《金瓶梅》,作为《水浒传》的外典,它的创作首先是以对《水浒传》的主要情节与人物的“真实性”(注2)公开地质疑和歪曲为起点的,这是“有意误读”。然后,从题材到人物,从主旨到风格,作出了全面的否定与颠覆,这种创作的变异是“从高到低”下降的过程。至于《红楼梦》,虽“脱胎”于《金瓶梅》,本质上更是反叛和对立的,它完成的是一个“从低到高”上升的过程 。

回答3:

想要得到答案,你必须要做以下几步:
1、去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体了解先秦文学、古典诗词、明清小说的特点;
2、去阅读《红楼梦》原著,看看83版的红楼电视剧也行;建议先看书,再看电视剧;
3、以唯物史观去判定,去思考那个时代这部作品的价值,再想想今天我们从这部小说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以上3步,不论是你是写论文也好,还是自己想了解这部旷世巨著,都是最佳的途径和方法。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百家之言,各有偏薄之处。如果你自己没有一个认识,那怎么判定孰对孰错呢?!

回答4:

因为四大名著只有红楼梦是写爱情的

回答5:

那是一本百科全书,人物塑造和语言堪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