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知友,"父母救孩子的感人故事",请看下文:
人们大都认为,孝感地名来源于董永卖身葬父、孝心感动天地的故事,其实也不尽然,因为旧时孝感县内有名的孝子非常多。孝感最早建县于454年,初名孝昌,924年更名为孝感。《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述:“南朝宋析置孝昌县,以孝子董黯立名,后唐避讳改曰孝感。”董黯,东汉名孝子,祖籍浙江,汉和帝委官不做,后迁居原孝感县北吉阳(现广水市南有吉阳山)。另外,传说孟宗的故乡也在孝感市北青山乡(现孝昌县周巷镇有哭竹巷),孟宗,古廿四孝之一,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其母病重,想喝笋汤,但时值隆冬,何处寻笋?孟宗便荷锄上山搜寻无果,大哭,感动了上苍,于是竹笋就有了这就是民间盛传的“孟宗哭竹冬笋发”的故事,虽是故事,但孟宗(?-271年)却确有其人,孟宗曾任三国时东吴的司空,为避吴主孙皓(字元宗)的字讳,更名为孟仁。 孝感最出名的孝子当然要数董永了,这主要得助于严凤英主演的电影《天仙配》,不但使黄梅戏获得了新生,也使董永扬了名。董永,古廿四孝之一,东汉山东人氏,随父避难于原孝感城南董家畈,老爸去世,他没钱安葬,便卖身于城北傅家冲傅员外家当长工,换资葬父,感动了玉皇大帝的幺姑娘,于是下凡与他成亲。而今,傅家冲已成为孝感市的市中心,现辟有董永公园,建董永父子墓以及传说中的故事景点于园内。凡来孝感观光的人,均愿移步前去看。 1993年5月,原孝感地区改为孝感市,而县级的孝感市则被一分为二,南郊为孝南区,北部则在花园镇建县,并恢复了原孝昌县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