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叫停德军的装甲部队向敦刻尔克挺进从而留给了英国人时间进行大撤退,这在二战史上一直是被不断讨论与猜测的话题之一。衍生出来的说法也是多种多样,有的说时希特勒处于保存优良种族的目的,不愿意佛兰德地区血流成河,也有说他故意放英国一马,仍然希冀拉拢英国,甚至为了之后的谈判做准备。然而历史或许并非如此“戏剧”,从已有的资料来看,保存装甲部队的实力以及德国空军的抢功正是希特勒叫停部队的主要原因与动机。
首先,敦刻尔克这个靠近比利时的海岸地区并不是十分适合坦克驰骋作战,在古德里安的回忆录中就记载过,希特勒看到佛兰德平原河川纵横,并不适宜坦克行进,所以叫装甲部队不要贸然行动。此外,当时的德国军队,尤其是装甲部队的确是需要修整的,因为此前从法国边境线推进到深入法国,一路打来,装甲部队中的许多坦克也的确需要维修。
事实上,从5月10日到30日,德军共损失坦克超过400辆,要知道当时德国军事工业每月坦克和自行火炮的产能实际上是不足200辆的。因此,在面对不利的地形,以及已成强弩之末的盟军,有没有必要继续使用德军的精锐装甲部队正是希特勒需要考虑的问题。相比于将英国的9个师逼到大海中,保存实力用来对付之后的65个新法军以及打通到达巴黎的道路似乎更重要一点。
此外,就是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瞅准了时机抢功。他说服德军的理由正是暴露了希特勒与当时传统陆军之间的嫌隙与不合。戈林认为,如果当时快要到手的伟大胜利的功劳完全被陆军将领得去的话,那么元首在德国国内的威望就会遭到无法弥补的损失,只有一个方法可以防止出现这一情况,那就是由同样是后起之秀的空军而不是由传统的陆军来完成决战。
也许正是这一点戳中了希特勒的心事,他也更加坚定叫停装甲部队的想法。然而希特勒对于德国空军的实力也过于拿大,实际上,在波兰表现优良的德国空军,其轰炸机并没有训练过袭击船只以及海港,战斗机也只能是停留在上空,掩护轰战机而不能低飞与之混合作战。而且,敦刻尔克的海水和泥沙就像减震器一样,降低了炸弹的效果。这些都是希特勒与戈林没有预料到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