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尚武精神的冷淡 远可追朔到春秋,战国时代,那个时候的汉族人对于战争完全无所谓生死,一天不打似乎就不舒服,,后来的汉朝也很好的继承了这个传统,胆大妄为,无所畏惧的品格在张骞,霍去病这两个汉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汉文明的进步,让汉族人认为用武力竞争是野蛮的事情,文明人就该用文明的方法来解决,这就导致了进取心的衰退,人越来越软,越来越怕死。从宋开始,汉族的尚武精神就逐渐消失了,虽然有明朝开国头几时年的短暂恢复,但已经大势已去。所以,宋以后汉族王朝同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屡战屡败就不足为奇了。大家可以看一看历史,凡是汉族分裂时期,各分裂政权反而打的少数民族政权稀里哗啦,一但统一日久,到反而受尽欺辱。所以,东亚周边各少数民族应该庆兴汉族尚武精神的消失,否则以汉族的人口优势再加上浓烈的尚武进取心,那么,这些游牧,半游牧民族恐怕 没有一天好日子过,甚至有多少民族能幸存下来就不好说了!
自汉朝以来,汉民族在对抗外族的战争中的确不占有优势,但是仍存有唐朝天可汗的唐太宗,不是吗? 1,自己自足的封建制度虽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对于军事的进步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汉族只在城防,人口,武器,阵法等方面占有优势,然而一旦这种优势在被埋没之后,就会出现五代十国及其后期的局面,为外族所侵略。2,少数民族由于处于那种自然环境,养成了适合战斗的体格和精神,对中原大地的向往,切身处草原,基本上没有后顾之忧。3,汉族统治者在朝代后期所施行的策略方面的问题了。4,人的问题,一个民族的魂魄在于一个民族对抗外族的态度,比方汉武帝,“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