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肺、支气管疾病:以气管炎 target=_blank>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常见,其次为重症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及肺脓肿、矽肺等。
(2)胸廓疾病:如脊柱结核、类风湿脊椎炎、胸廓形成术后等。
(3)肺血管疾病:如肺动脉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临床表现]
肺心功能代偿期时,主要有慢性咳嗽、咯痰,稍活动时即有心悸、气短、乏力和紫绀。
肺心功能失代偿即急性发作期时,表现为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急性肺心病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
(1)有慢性肺部原发疾病史,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肺心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临床表现。
(3)体检可有肺气肿征、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及奔马律、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腹水及下肢水肿等。
(4)X线检查可有肺气肿改变。
(5)心电图可有低电压,顺钟旋转,电轴右偏,肺型P波,右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
(6)超声心动图可见肺动脉高压改变。
(7)肺功能检查及血气分析、酸碱度测定均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1)冠心病
可有心绞或心肌梗塞史,体检、X线及心电图检查以左室肥厚为主。
(2)风湿性瓣膜病
常有风湿病史,二尖瓣区有器质性杂音,X线检查或有右室肥厚,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可助鉴别。
(3)先天性心脏病
发病年龄轻,出现紫绀及心力衰竭症状,X线检查可有肺门血管搏动增强,心血管检查有助鉴别。
[家庭应急处理]
(1)恢复期时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改善肺功能,预防感冒的发生。
(2)急性发作期时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①控制呼吸道感染:可选用SMZ CO 2片,每日2次,TMP 0.2克,每日2次。
②改善肺功能:可采取祛痰平喘药物治疗,一般可口服必嗽平8~16毫克,每日3次,氨茶碱0.1~0.2克,或舒喘灵2~4毫克,每日3次。
③控制心力衰竭:轻度水肿时可不用利尿剂;中度水肿者可口服双氢克尿噻25毫克,每日1~3次,或加服氨苯喋啶50~100毫克,每日1~3克;重度水肿时,可送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