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冷却结晶法的问题

2025-04-07 22:04:2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理论上,中途有可能析出,理由如同二楼所说,但实际上,我们肉眼根本看不到!做过实验就知道了。
如果你在室温,或者30℃以下加适量水,最终是不会有晶体析出的,5楼所说的水蒸气蒸发导致晶体析出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因为90摄氏度的水一般不会蒸掉多少水的,很微观的,尤其你加了将近100毫升水,只加热到90度就开始冷却,失掉的水太微量了!

补充:LZ,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你说的应该是重结晶,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问题有个致命的错误,就是重结晶方法根本就是错的!重结晶溶解一定要在近沸时刚好溶解才行!

回答2:

不一定,因为加适量的水不知道是在什么温度,若水多余45*100/48=93.75则不会析出

回答3:

有可能有物质析出.
因为在冷却的过程中溶液是静止的,温度的分布并不均匀,从而可能导致局部的溶液在某个温度下过饱和,从而在高于30度的时候析出.但是这种析出是可逆的,由于温度的起伏可能再次溶解,或者在另外的地方析出又溶解.只有当搅拌溶液的时候.才会减少这种局部过饱和的发生.

回答4:

有的 加热的时候有水分蒸发了
水没有那么多了
所以到30度的时候已经过饱和了
会有东西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