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岩相古地理

2025-04-30 13:29:2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长(4+5)期,相当层序Ⅲ4湖侵与高位体系域。盆地经长7期后又出现一次短暂性的湖平面波动(亦称第二次湖侵),湖水进一步扩大,也是盆地又一次生油形成时期。主要变化表现在长6期的许多大型三角洲的平原化与沼泽化,在三角洲前缘砂体之上沉积了大面积的漫滩沼泽相泥岩,成为区域性盖层。

该期湖岸线大致与长6期相似(图6.15)。盆地东部在白泥井东—郝滩北—杨米涧—天赐湾—坪桥—安塞东一线,盆地西与西南部在马家滩东—大水坑—环20井东—安深1井东—镇原西—泾川—长武北一带;盆地东南部全部淹于水下。半深-深湖区范围,大致由铁边城—吴堡—马家岭—张家湾—店头镇—正宁北—板桥—玄马—元城圈定,其岩性主要以灰黑色泥岩为主,暗色泥岩厚达60m~100m,富含植物碎片和介形类双壳类等动物化石。滨浅湖区虽范围较大,但湖水一般较浅,多有三角洲平原化或沼泽化。

长(4+5)期沉积格局与相带展布,基本与长6期相似。所不同的是:①盆地北或东北部大型复合正常三角洲沉积体系持续发展,其中吴起、安塞和甘泉—富县三角洲朵状体明显向湖盆推进至直罗—张家湾—张岔和白豹、庙沟一带,重力下滑形成较大范围的浊积扇体,另外定边与安边三角洲水系强劲活动,并与西北部石沟驿扇三角洲水系强强联合,于彭滩南—王洼子一带组成规模较大的联合三角洲前缘体;②西部与西北部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作用明显加强,除上述石沟驿扇三角洲外,红井子和耿湾两个北西向的扇三角洲朵状体在向湖盆推进过程中也明显沉积厚度增大,沉积范围几乎与北北东向定边、安边三角洲朵状体相接,充斥该区全部湖盆,与其同时环县扇三角洲朵状体也大幅度的外扩,向东至白马、五蛟一带;③西南部复合型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与长6期相比,也进一步向湖盆推进,前缘体已达到五蛟—庆阳—南义北一带,这在马岭地区97ML33地震剖面显示的十分清晰(图6.16)。并在合水—安置农场—城壕—华池一带规模较大,中心厚达40m~30m的浊积扇群;④ 与上述各类三角洲沉积体系成因有关的浊积扇体仍较大规模的连片分布,只是东南部与四部庙、关家川两个扇三角洲有关的浊积扇,前者减少,后者已消失,相反与北东安塞正常三角洲有关的浊积扇体明显加强,并在张岔-张家湾形成厚达20m~50m的较大面积分布区。

图6.15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长(4+5)期岩相古地理图

图6.16 马岭地区长(4+5)段倾向北东的三角洲前积反射典型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