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几千万人的高校和公立医院事业编制该不该改革?

2025-04-28 11:55:0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改革是大势所趋,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也是我们适应时代变化,应对不同环境的不同挑战的唯一解决办法。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保证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的生命力,才能够不被时代淘汰。所以,高校和公立医疗事业编制不仅应该改,而且必须改。


这个时代,应该是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应该是服务型政府,而不应该成为包办一切的政府。所以,对于上述事业编制改革,其实也是政府职能的一次自我转换。现在的政府,完全没有再像计划经济时代一样全面接手市场的发展,也不应该过多的对市场产生干预,现在一切都应该由市场说了算。政府的职能应该是维持秩序,而不是赤膊上阵给这些单位发工资,给他们规定三六九等。


在公立医院,医生与医生之间往往也三六九等,有着近乎残酷的等级制度,大家也像官场上边的演员一样,用政界的思维,来处理医疗领域的问题,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而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对于公立医院正常运转的干预,也完全不利于公立医院的发挥作用和继续发展。
一方面,国家给钱而不是市场来决定这些公职人员能够得到多少钱,就往往会造成评价体系和标准的变形。医生们不是凭借在自己领域的能力获得报酬,而是靠参加国家考试,考疏通上下级关系,市场作用被边缘化,原本作为主体的医疗患者没有发言权,这会导致医生队伍的不作为,也不利于他们的内部的良性竞争。
另一方面,国家财政完全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在继续把这部分人员的薪资问题揽在自己身上。我们的国家财政需要支付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资国防建设,需要投入人民福利工程。而这些,才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所以为了给自己减轻负担,也完全没有必要再为这部分人买单了。
我们相信,大浪淘沙,改革会让合适的真正有才学有能力的留下来,把那些不合适的都剔除出局

回答2:

教育和医疗行业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招致极大的争论,但从长远来看,教育改革和医疗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让教育和医疗回归市场,才能使其优势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而不像如今的教育和医疗行业,在社会保障方面优势明显,而其他方面的优势作用却无从显现,这对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世界大国来说是非常不合理的。

任何行业的改革都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我国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突破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适时的执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而医疗和教育体系的改革同样如此,特别是在高压反腐态势下,面对医疗和教育行业普遍存在的贪腐行为需要加大打击力度,与此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全面放开,对我国未来的教育事业发展和医疗水平提高必然会起到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其实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说,对教育和医疗体系的改革是双手赞成的,毕竟现实生活中这两个行业已经成为了滋生腐败和特权的温床,且不说医疗行业普遍存在的药品和器材的进货黑幕,仅仅是医生收红包现象也是屡禁不止的,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有所缓解,但这种缓解只不过是将公开转入地下而已,或者说保密工作变得更加严谨,而医生收受贿赂的行为却并没有好转,就在近几天,天津一肿瘤医院的科室主任就因为接受高档烟酒的馈赠而被处理,如果在医疗行业实施改革,这种现象必然会得到全面遏制。


教育行业同样如此,虽然一直以来都享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但如今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为了藏污纳垢的地方,各种恶劣的体罚行为、逢年过节暗示学生家长送礼、送红包,这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都发生在本该洁净无瑕的校园中,如果通过教育改革颠覆对编制的依赖性,让老师也要遵循市场规律竞争上岗,那么这些令人咋舌的奇葩现象也就会有效改善。


总而言之,无论是医疗行业还是教育行业,本该与其他行业一样属于社会建设的不同职业特征而已,但因为赋予其“编制”这一层神圣的外衣,才导致老师和医生身份出现了职业不像职业、官员不像官员的四不像状态,如果能够通过全面改革摒弃编制的保护,那么在未来的教育和医疗理念上必然会有全新的变化,这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也是梦寐以求的,因此改革高校等教育行业和全面推行医疗改革是极具必要性的。

回答3:

如果不能够改变命运,我们又为什么要读书呢?如果读书真的无用,为何千百年来都是全球的主流呢?读书这条路本身走的时候已经改变命运了。
如果读书改变不了你的命运只能够说明你不够努力,如果读书改变了你的命运那么你真的足够幸运!


给你们说一个故事吧,曾经有两个成绩差不多的小姑娘,都刚刚经历完中考,分数线都很巧合的过了定向师范要求的分数线。女孩A的家庭富裕,但是却因为母女之间关系不太好,于是她的妈妈想让她报考定向师范。
(定向师范要求中考分数高,但是学费非常少,之后学小学教育,国编教师,不学高中课程,包分配,学习五年之后直接工作!)定向师范省钱,但是可以看出来之后就是为了工作的,可以说是没有读好一些的普高考大学来的有前途。
于是女孩A被妈妈说服了,自己也想着可以不用读高中那么辛苦了,出来就可以直接挣钱了!
而女孩B的家庭条件就没有那么好了,但是父母都希望她能够更有出息,于是父亲努力工作培养她,女孩B也希望能够努力读书,考上大学,虽然当初中考的成绩并没有女孩A好,进的班级也只是一般!

女孩A之后为了方便读书,借住在女孩B的家里,自己日子过得很轻松,爸妈给的零花钱也不少,看着女孩B每天都那么辛苦的读书,有点欣喜自己当初没有选择高中这条路,但也有点忧伤,因为女孩B的妈妈对女孩B太好了,而自己的妈妈对自己却没有那么关心。
日子过得很快,女孩A闲暇之余也去找了一份跳舞的工作,一个月一千多的工资,自己读书也不用花太多,也省下不少。女孩B依然辛苦,成绩也就一般,但是也过了一般大学的分数线。
三年之后,却有了大的不同。因为定向师范对知识文化的要求太低,于是女孩A的很多学识却并没有很大的长进,也只拿着这点工资,之后等待包分配的工作,可以说前途已经被安排好了,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自己的因为怕苦,很多东西都没有什么长进,光辉停在了中考的那刻。
女孩B不够努力,但是也考上了大学,面对更宽广的大学,更多的机会,她成长的很快,高中读的书,学的知识都成为了生活中与人交流的资本,也成了处事的能力。
到了大学,为了把自己发展得更好,看书,看各种更好的素材和新闻成了她的日常。
一年之后,一起回家过年的时候,不光是穿着打扮,气质,还是学识眼光,上了大学的女孩B都更胜一筹,这时候女孩A开始落寞了,想着当初是否自己没有坚持走大学这条路是错的......
看完这则故事,我们别深究主人公到底是谁,但是想想,读书有时候给我们带来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吗?其实我们更要懂得如何活学活用,更要懂得如何把自己充盈起来再去面对这个更加丰满的世界。不要沉浸于眼前的苟且,要想着远方还有更好的!
显然这个故事之中A的止步不前,和看着眼前的小利决定了她如果不改变,始终只会是瓮中之鳖,如果B没有面对更宽广的世界,或许早就死在了中考不如A的痛苦面前。
所以读书真的没用吗?那可能真的是你......没用吧!